学院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做客“思政名家讲坛”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4-04-27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潘慧妮;摄影 宋陈虹依)2024426日下午,由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第三十二期“思政名家讲坛”在1号楼三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王树荫教授主讲,主题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研究方法论”,本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彦涛主持

王树荫教授风趣幽默的开场迅速活跃了现场气氛,吸引同学们的目光,随后向同学们申明学术研究的态度,即“不偏听、不偏信、要兼听兼看”。本次讲座王树荫教授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研究的八大方法。通过横向比较多位专家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研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要使“主观与客观趋于一致”。从特殊矛盾和特殊研究领域出发阐述研究问题需要抓住核心概念,厘清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定位,指出要“紧扣学科性质与对象”。同时要注重“普遍与特殊的统一”,带领同学们明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强调不能用一般普遍代替特殊。

王树荫教授指出要坚持“纵向与横向相得益彰”,历史研究的谋篇布局总是围绕纵向或横向开展,教导同学们在做研究的时候要选取恰当的研究思路进行研究,纵中有横、横中有纵。通过分析历史经验与现实借鉴的四种情况,王树荫教授指出“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方法很重要,研究历史需要关照现实,研究现实需要追溯历史,要关照对象的变化,现实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王树荫教授指出在做论文时要关注“经验列举合并同类项”、“观点与标题繁简优劣”、“定性定位关键词考量”。王树荫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研究趣事,在幽默的话语和生动的比喻中阐述做文章的方法。王树荫教授指出通过“转抽屉”的方法对史料与文本进行学习,综合与分析相结合,遣词用句的繁简优劣要以内容为衡量指标,形式服从内容,定位词的考量要慎重。王树荫教授地分析深入浅出,与同学们的研究生生活紧密相关,内容详实、共鸣性高,现场气氛热烈,掌声连连。

IMG_5015(20240430-173721)

在互动环节,针对同学提出的“怎样理解主体性、主体间性”“如何读好像《反对本本主义》这样薄的文本,并用这样的文本做学术论文或者毕业论文”等问题,王树荫教授对同学们的问题做出了热情回应,启发同学去研习相应文本,并就毕业论文开展范式进行细致解答。邵彦涛副院长高度肯定王树荫教授的精彩讲座,指出本场讲座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和学理高度,既能帮助同学们厘清核心概念,又关照现实研究能力提升。本场讲座在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审核:万美容 孙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