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建设纪实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4-05-23点击: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公布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培育创建单位名单,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入选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五聚焦、五落实、五有效党建引领学院事业发展实践探索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五聚焦、五落实、五有效”工作思路,推动党的建设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强化“双融双促、共推共抓、联建联创”工作理念,以一流党建引领学院一流事业发展;打造“一层级一重点、一支部一品牌、一小组一特色、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立体化党建格局,促进学院各项事业争创新作为、展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




聚焦思维创新,落实党建政治引领,从严治党“深度”有效延伸

(一)立足党建兴院新理念,夯实政治引领体制机制

坚持政治引领主体责任机制分工明确。学院党委主动担当作为,“头雁”作用明显。创办党委引航讲坛,目前已经举办11期。

党委引航讲坛

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决策机制良性运行超前谋划出思路,“三重一大”制度完备。党委牵头制定《学院综合改革方案》等重大学院改革文件,带领申报入选湖北省、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立足师生党员新需求,打造政治引领组织矩阵

立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进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落实。入选学校首批和第二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教师支部书记全部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实现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

立足党建与队伍建设深度融合,配齐配强专职党建工作队伍。配备正处职专职组织员、副处职专职组织员、兼职组织员,专职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制度,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三)立足党史教育新发展,深挖政治引领现实内涵

成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依托学院学科优势,积极挖掘、充分调动资源,成立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打造中共党史党建一流教学研究中心、学术交流平台和新型高端智库,出版献礼建党百年图书10部。

成立“理论宣传与社会服务部”。15名教师入选湖北省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0人次入选湖北省委和武汉市委宣讲团。成立以党史党建专业师生为主体、博导教授参与、学生参加的“党史师生宣讲团”,已开展专题宣讲500多场,足迹遍布省内外政府机关、企业、学校、农村、街道,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出台“十二个一”党史学习教育定制套餐,“六抓、六化”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新时代教师宣讲团

研习社宣讲团

博士生宣讲团

党史宣讲团

成立党建工作创新中心。学院聚焦党建工作品牌创新,举办沉浸式大思政课、建党百年舞台展演等大型活动,校内外反响热烈,党建工作政治功能凸显。

你好恽代英

你还记得吗

《我们的故事,从1983年开始》新书发布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庆祝建校120周年暨教育发展基金颁奖盛典



聚焦制度创新,落实党建纪律监督,支部建设“硬度”有效增强

(一)治理架构科学,制度建设到位

坚持政策文件制度前瞻性。对标“一融双高”党建工作目标,完善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中心的治理架构,党委在学院建设中发挥把舵定向作用,保证“三重一大”议事规则科学民主高效。

坚持工作机制体制科学性将党建工作纳入学院发展五年规划,研制每年《学院党建工作要点》《党建任务指导书》等指导性文件,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院年终绩效考核与分配。

(二)意识形态把关,政治安全到位

坚持意识形态安全底线思维。学院党委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时研判,科学决策。鼓励立足意识形态安全学术研究,学院郭明飞教授申报课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重大研究专项项目立项。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底线原则。严格落实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在人才引进、人才项目推荐、缺岗聘用、年度考核等工作中的师德师风把关作用。

(三)打造“五星”支部,考核激励到位

坚持抓住党支部建设“基础一环”牛鼻子。以提升“内驱力”为靶向,开展“五星级党支部”评选活动,实施“党员培育工程”、“党员亮相工程”、“党员示范工程”、“党员领航工程”等。

坚持按照“七个有力”标准加强支部建设。恽代英班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系党支部多次联合中央外联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武汉边防检查站、中国地质大学、学校党委组织部等开展党日活动。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及湖北省委领导同志来马院调研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并参加主题党日活动

与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开展“牢记厚望重托 勇担历史使命”校地联建联学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考核奖励制度》,将支部书记纳入学院中层干部考核体系来培养,共同参与教职工考核、各类人才选拔、晋级等重要事项的商讨和研究决策。举办“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终身信党爱党为党跟党走,遗愿缴纳大额党费表初心”主题党日活动,完成65年党龄的老教授刘光明生前嘱托,向党组织一次交纳10万元大额党费。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主题党日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会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青君教育人才发展基金捐赠仪式



聚焦管理创新,落实党建推动发展,组织覆盖“广度”有效拓展

(一)着力精准管理,组织执行力不断提升

守好党员发展关。严把“进口关”,统筹个人贡献与师生评价;严控“发展关”,实行发展对象预审机制;严守“转正关”,建立预备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党员发展质量。

守好党员管理关。设置党员成长档案袋,设立“党员寝室示范岗”,推进党员管理精细化,加强师生党员身份认同。

守好党员学习关。创办“党委引航讲坛”,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做到领导班子人人领学、领悟,党支部书记人人讲党课。

(二)着力示范引导,组织号召力稳步推进

党风廉政建设效果突出。学院党委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派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学院教师丁茜入选湖北省党风政风监督检查人才库。

典型示范建设成效显著。学院争先创优氛围浓厚,多名教师获得学校教学创新奖;先后涌现出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等一批先进典型。先后涌现出全国三好学生陈英波、大学生自强之星向继友、陈凌继霄,向上向善好青年赵芸逸、余逸飞等先进典型。

(三)着力辐射宣传,组织影响力正在形成

坚持旗帜引领方向,严格落实“七个着力”总体要求。强化宣传矩阵建设,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学院微信公众号于2021年获批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四部委联合确定的“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单位”。率先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习社,创建“红色之音”等宣讲品牌,打造三届网红宣传员。

坚持马院在马理念,学院发展社会影响广泛。《光明日报》、CCTV发现之旅频道《纪录东方》、《湖北画报》期刊等公共媒体对我院进行专题报道;2023年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全面报道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化建设成效。


《光明日报》报道我院党建工作

《纪录东方》专题纪录片


聚焦方式创新,落实党建凝聚人心,党群关系“温度”有效提升

立体化党建格局

(一)服务师生,打造基层党建新格局

充分发挥党委在党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党政联席科学决策。解决师生反映突出问题,聚焦学院大事、要事解决力度,主动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学科建设力度、落实高质量重点马院建设。

(二)党群联系,打造组织建设新合力

坚持党委委员和党政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党支部制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带头,对口联系相关专业支部,将党建工作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深度融合。

坚持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党外教师制度。党委书记带头联系中青年骨干教师将解决思想困惑与解决实际问题“双结合”,近三年发展1名副教授、3名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党组织。

(三)五育并举,打造立德树人新矩阵

坚持党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立足组织育人、重视课程育人、强化科研育人、凸显文化育人、推进实践育人。党委委员和中层干部联系班团制度落地落实。

坚持党建工作引领实践育人。教工党员参与指导实践团队,近五年参与社会实践学生达935人次,创历史新高。



聚焦载体创新,落实党建协同融合,品牌创建“纯度”有效淬炼

(一)立足党建兴院,打造传播马克思主义红色阵地

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和全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为抓手,实施“党旗领航计划”,鼓励教师在教书育人、理论宣讲、科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倡导学科立院,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平台

党建融入学科建设,实现高质量党建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党建融入专业建设,实现高质量学科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历史积淀深厚,学术根基扎实。不断完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核心、哲学和中共党史党建等相关学科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群。

(三)重视人才强院,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高地

重视“内培外引”,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强化激励考核,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衡量学院党委责任制工作的衡量器。按照“校内深挖潜力、校外广泛拓展”的思路,着力引进、选拔和稳定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师资。

(四)专注教学建院,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镇

思政课建设卓有成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两门课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思政课上线“中国大学慕课”平台。

活动课程铸品牌。举办“学马列读原著”活动,积极探索“活动型思政课程”育人新模式。推进“学马列、读原著、悟原理”名师导读经典等品牌活动开展。

人才培养质量高。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率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和班主任制“双轨”运行,成立大学生学业生涯工作室,专业建设吸引力越来越强。

(五)拓展服务活院,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辐射示范

打造新载体。由理论宣传和社会服务部主抓,业务与党建深度融合,结合学院学科学者学生特点,构建起师生、学科协同发展新载体,实现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理论与实践相验证的完备育人载体。

创设新平台。积极推进建设联合共建基地和研究中心。

新建黄陂姚家集武汉市委首个“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

武汉(国家)生物城“结对共建党建实践基地”

(审核:孙永祥 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