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张家语;摄影 努尔孜拉)6月24日,武汉市委讲师团主任李想、市委讲师团副主任陶文玲、讲师团吴琼、李馨瑶,华中师范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彭韬、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永祥、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刘目兴、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传与社会服务部部长徐秉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代表等10多人深入黄陂区姚家集街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及“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建设调研活动。黄陂区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任永华、姚家集街党工委主任陈光华、姚家集街党工委委员、宣传统战委员周大明以及宣传办公室干部、村党支部书记等参加。
在姚家集街沿河村,武汉市委讲师团和学院宣讲成员实地考察了“乡巴克稻田咖啡馆”。项目介绍人表示,“乡巴克稻田咖啡”项目是姚家集乡村新业态的其中一部分,此外还有“低空经济”——无人机外卖、“村竞”——培养电竞人才等项目正在投入建设。沿河村实现了生态农业、休闲产业、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前景欣欣向荣。
在姚家集大棚种植基地,徐秉国老师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题展开理论宣讲,徐秉国着重强调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结合姚家集的经济发展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强调必须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随后,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名学生代表在“星空河畔营地”带来诗朗诵《你想给未来的地球留下什么》、生态环保主题歌曲演唱《我以渺小爱你》的表演,沉浸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大棚农业与生态营地结合,发展露营、采摘、民宿等相结合的生态旅游,这种将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发展路径,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共读一本好书暨乡村振兴大家谈”座谈会中,校地双方就多方联手推动姚家集街乡村振兴建设及后续特色活动开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永祥代表学校向黄陂区委宣传部、姚家集街道党工委以及姚集村、沿河村、图书馆等捐赠了全国首届“乡村振兴好书荐读”图书《创新基层治理论丛》,包括《田野中国: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地方探索》《新时代村庄选举观察:实践与表达》《厚植“两山”根基 共建共治共享——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安吉经验》《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经验与效能》等四本书,该丛书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助力基层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
此次调研为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搭建了坚实桥梁,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在乡村振兴建设领域的学习、研究、传播与应用。大家表示,将持续发挥“理论热点面对面”平台优势,深化高校与地方协同联动,创新多元化理论传播载体,凝聚发展共识与实践合力,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让科学理论在基层实践中结出丰硕成果。
(审核:徐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