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讯(记者 顾雪婷;摄影 顾雪婷)6月15日下午3点,在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楼报告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究生论坛。来自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博研究生和我院硕博研究生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次论坛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龙柏林老师主持。来自中山大学马院和我院的共五位博士生分别进行了限时十分钟的发言。首先发言的是来自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生曾竞,她深入浅出地辨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接下来发言的是来自我院的2015级博士生张静,她带来的是她关于“一带一路”助推中国国际认同的研究报告;来自中山大学马院的博士生杨柳红作了关于香港青年国民身份认同的政治价值观探析,分析了不同时期香港青年对国民身份的归属性认同和赞同性认同;同是中山大学马院的2016级博士生吴玲谈到了现代性视角下中国青年“空心病”的诊断与治疗,她的发言饱含激情,又充满思辨性,对于中国青年在精神世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上半场最后一位发言的同学是我院2016级博士生陈慧,她谈到她关于科研写作的三点思考,用“书山有路勤为径”“绝知此事要躬行”“两耳要闻窗外事”三句话总结了作为一个青年学者对待科研写作的态度,告诫大家对待科研写作不要“述而不作”。五位博士生依次发言完毕,龙柏林老师作了精辟的总结:“青年一代是我们国家未来学术的标杆,师生要共同成长,一起发展。”
下半场由我院副院长毛华兵老师主持,五位硕士生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我院2015级硕士生牛丽鸽谈到了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术创新能力的构成、问题、形式和如何培养四个方面娓娓道来;中山大学马院的硕士生刘伟兵从自身经历出发,风趣幽默地讲述了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的一些看法;我院的孟冰寒同学深入分析了习总书记提倡的“文化自信”,倡导“文化自信”要作为基础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呼吁大家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山大学马院的郑礼肖同学和我院的陈春敏同学都谈到了“供给侧改革”,郑礼肖同学的发言是《运用再生产图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陈春敏同学则是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谈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言毕,毛华兵老师针对五位同学的发言分别进行了简短总结。
论坛的最后一项是在场师生的总结交流。一位同学谈到了他博士论文选题的困惑,中山大学马院副院长龙柏林老师针对他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选题要有可操作性、要能够深挖、细化”“还可以史论结合、跨学科交叉”等等。在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我院院长万美容老师宣布本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圆满结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术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地求学问道,才能真正攀登学术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