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生军训的接近尾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即将开始上课。2017年9月15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3号楼6楼会议室举行开课前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屠静芬教授主持,黄凯斌、刘士才、白莉莉、张安、王斐、高鑫等老师参加研讨。会议就前期各位老师准备的专题授课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讨论重点集中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上编三个专题的重难点问题的设计及教学方案上。首先,课程组老师们讨论邵彦涛老师准备的“第一讲 反对外国的侵略斗争”。屠静芬老师指出该教案观点正确、结构严谨、内容充实,如果能够在适当的地方补充一些教学案例将会更加精彩。白莉莉老师提出该专题中涉及到学术界有不同观点的地方,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讲清区别。
第二个讨论高鑫老师准备的“第二讲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屠静芬老师指出该教案观点明确、史料详实、论证充分比较适合在智慧教室展开专题研讨式教学。如能强化知识框架,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白莉莉老师提出该教案形式非常新颖,研讨话题对学生具有吸引力。黄凯斌老师提出在讲授这个专题的时候需要处理好教材内容与史料内容之间的关系,体现纲要课是一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
第三个讨论的是张安老师准备的“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该部分突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张安老师还分享了云课堂的教学心得,以及组织学生利用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的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经验,大家一致认为该专题教学目标突出、内容精彩。
第四个讨论的是白莉莉老师准备的“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专题。屠静芬老师指出该部分内容相对较为成熟,白莉莉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对这部分内容的把握也十分精准到位。张安老师提到该专题内容丰富、旗帜鲜明,不仅对中国革命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梳理,还十分契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第五个讨论的是屠静芬老师准备的“第八讲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发展”。围绕着怎样讲解好“新中国为什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最后,屠静芬老师总结指出,大家准备的专题授课教案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紧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进一步充实、完善各自的专题,并制作相应的教学PPT。课程组老师们表示,在这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要进一步强化规范意识、责任意识与纪律意识,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使集体备课这样的教学活动常规化、制度化,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更好地发挥我校“纲要”国家精品共享课程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