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7:00,由校研会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会和生命科学学院研会联合承办的第124期“百年求索,名师讲坛”在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坛请到了“桂苑名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龙静云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生态文明价值观研究”得精彩演讲。
开篇,龙教授引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旁敲侧引地指出我们每个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负有的责任,并以一系列身边的实例告诉我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但质量可能在下降的不争事实,指出生态文明是与我们的生活、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事情。
紧接着,龙教授从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进行了探讨:
一.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龙教授指出,工业文明价值观及其实践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危机对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提出具有促进作用。正是工业文明价值观所倡导的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使人们不断向大自然索取,造成了一系列恶果。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和图文展示,令人深省,敲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
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形成
从1864年美国学者乔治·马奇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犯罪”的后果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以及我国出台的政策和措施。龙教授解释:生态文明价值观逐渐得到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生态文明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龙教授分析说,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正义原则、整体原则是生态文明价值观所强调和坚持的基本原则,生态意识文明、制度文明、行为文明是生态文明价值观的三个层次,并要求我们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实践中,实现“公民生态行为文明增一分,生态文明建设添十分”的效果。
四.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
生态文明如此重要,该如何进行教育呢?龙教授给出了答案:我们要从生态文明生产观、技术观、消费观、责任观教育四方面着手。应具有“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的意识,具有做生态公民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龙教授打趣说到,很佩服那些为环保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希望自己退休后能过一种简静的生活,找个地儿做一点环保工作。
在讲座接近尾声的时候,龙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大自然九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配合着美妙的音乐,不禁让人陶醉其中并由衷地发出珍惜和保护之情!最后讲座在龙教授深情的寄语中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讲座给大家上了一节生动的生态价值和神态文明课,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肖莲 编辑:常美玲 周古月 摄影:白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