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7点,社会学院梅志罡教授做客第9期“风雅悦读会·师生共分享”读书会,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关于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的形成与认知”的讲座。此次读书会在图书馆九楼风雅斋举行,由我校图书馆主办,政法学院研究生会和社会学院研究生会承办。
什么是二元社会?梅教授认为,二元社会描述的是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即城乡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领域中发展严重不均衡。“城市迅速发展并与主流西方国家拉近距离,农村却被现代化列车远远抛在后面,社会被撕裂成两个部分。”梅教授进一步解释道。“传统中国不是二元社会”,梅教授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具体状况对这一论断进行了论证。在政治上,传统中国是统一的、没有被割裂,政治在城乡之间没有差别;在经济上,封建农民的佣佃制保障了城乡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在社会生活上,人口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是自由的。梅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了一系列导致城乡二元化的政策。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党员的心愿而建立了土地的农民所有制,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为了促进城市工业化的发展,通过工农业茶农的剪刀差来获得工业发展的所需资源;在政治权利上,严格区分“城市人”和“农村人”,造成了民主权利的不平等。
谈及中国城乡二元化的发展带来的若干可能的后果,梅教授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了论述。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其后果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的僵化、经济发展的全面失调以及社会的发展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后,他们从土地上的一等公民转变为城市的二、三等公民。城乡二元化发展最终将导致社会断裂,进而引发社会解体的严重后果。如何终结中国的城乡二元社会?梅教授提出了一个核心词——社会共识,他希望在中国社会中形成共同的观念、认识,以此来弥合社会的分裂,有效解决中国社会城乡二元化的问题。弥合社会分裂现象,要从文化建设开始,形成中华民族共识、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共识、城乡良性互动共识。
在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环节,学生们纷纷发言,围绕着梅教授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梅教授认为,目前我国推行的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化的政策是值得肯定的,他对城乡社会的融合持乐观态度。梅教授满怀信心地说道,“城乡之间的人口流、物资流、财富流越来越具有广泛性、经常性和人文性,因此在未来二十年左右,我国终将解决城乡二元化问题,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
梅教授的发言紧扣社会现实问题,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社会问题的忧思之心,深刻阐述了城乡二元化的表现、形成原因、所导致的后果和解决设想,为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做学问的目的是为天下苍生谋求福利,梅教授的学术成果为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案,也为莘莘学子的成长成才发挥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记者:陈吉司 编辑:丁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