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原理”教研室举行2017年第9次集体备课会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互动式教学改革模式探讨”专题报告会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17-12-14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崔伟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于2017年12月13日在院会议室举行了本年度第9次集体备课会。会议邀请了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来斌教授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互动式教学改革模式探讨——基本思路与阶段小结”的专题报告。此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王世鹏老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万美容院长、李芳副院长出席此次备课会,杨足仪老师、高杨帆老师、丁茜老师、张卫老师、陈吉胜老师、崔伟锋老师和相关专业学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孙来斌教授的“互动式教学改革”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教育事业和思想宣传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指导思想,探讨为什么要开展互动式教学,以及开展互动式教学的意义。孙来斌教授认为原理课程的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浓缩到一门课程中,内容多且理论难度大,因此很难在一学期的教学学时中把如此丰富且深刻的原理讲清楚,很容易流于肤浅,成为“不讲道理的原理课”。

针对这些问题,孙来斌教授从问题出发探讨“原理”课的提升路径,以及开展互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并重点分析了互动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满意率”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当前学生对老师打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问题。

孙来斌教授从互动式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出发讲解了项目拟达到的目标:努力探讨互动式教学规律和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规律;并重点介绍了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课从“马原1.0”到“马原4.0”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同时,孙来斌教授也指出了互动式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改变之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大学文科和理科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扭转马原课程学生评价分数和参与程度相对偏低的现象。

孙来斌教授还从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两个方面介绍了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互动式教学项目的研究情况。有利条件包括师资力量强、改革热情高、研究基础好、教学资源丰富。例如,原理教研室目前有23位专任教师,其中有“国家教学名师”、“珞珈学者”、“新世纪人才”等各个层次的师资力量,师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位于前列。不利条件包括缺少应有的网络教学平台、课题组成员科研压力大、常规课堂学生人数太多。

最后,孙来斌教授从前期经验和社会影响方面介绍了武汉大学原理课程的建设情况。前期经验包括不断开展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建设,例如,多位老师参与教材编写;教研室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按照以老带新的方法进行示范教学,并且每期都有会议纪要文件进行总结。孙来斌教授特别讲到,他曾邀请一位空军老战士为学生讲解“共产主义”。作为“老战士报告团”副团长,这位老战士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向学生讲解他所理解的“共产主义”,并留下了“老战士用自己的一生上一堂思政课”的佳话,产生了十分积极的社会影响。

在交流环节,万美容院长向孙来斌教授提出问题:互动式教学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孙来斌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具体解答:慕课作支撑,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上提问,老师和学生回应;学生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展示;老师之间互相听课、提建议;聘请校外人士讲授思政课等。

王世鹏老师提出学生成绩如何评定的问题。孙来斌教授从打分标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比重方面进行了解答:慕课部分30%,包括提问、发言、评价等内容;期末考试50%,且期末考试成绩分数不得低于57分;平时成绩20%,包括到课、回答问题、作业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

杨足仪老师就学时分布向孙来斌教授提问,孙来斌教授做了简单介绍。期间孙来斌教授特别展示了他讲解“绪论”章节的慕课视频,并认为慕课是工具,不能代替老师的课堂讲授。各位老师就学时分配、课时费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会议上,万美容院长、李芳副院长还布置了教研室未来的工作任务:在原有国家重点学科平台基础上组建教学团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研促教;为明年教育部教学展示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并鼓励教研室想办法进一步扩充师资力量,完善教学团队。

最后,王世鹏老师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感谢孙来斌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教研室第九次集体备课做了“互动式教学改革模式探讨”的报告。

此次备课会圆满结束,通过和孙来斌教授的交流以及院领导的关怀和建议,各位老师都收获满满,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研室未来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