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分享经典 你我共同进步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4-11-05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记者徐阿香)为了鼓励同学“好读书,读好书”,激发同学读书兴趣,11月4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与社会学院研会学术部联合举办了一场关于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后果》这本书的读后感交流活动。本次读书会除了“共进读书会”的成员外,还邀请了社会学院的李亚雄教授对本次读书交流会进行指导。

社会学院王晓源,从宏观上介绍了他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指出吉登斯并未按照传统思路论述现代性,而是另辟蹊径,在批判的基础上以新视角审视现代性。王苏苏提出自己对于信任与风险的理解以及疑惑,并引申到现在人们对于专家的盲目信任以及这种信任体系的脆弱性,深入浅出,引起了同学们对于现实生活中信任体系的探讨。乐楠子提出自己对于书中“时空分离”,“超越匮乏体系”等概念理解方面的困惑,以及对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区别”方面疑问,李亚雄教授对她的疑问给出了自己理解,并鼓励同学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同学们积极提出了自己对于书中内容、概念的疑惑和问题,李教授分别给出了启发性的意见与建议,并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阅读这本书后的收获。李教授指出,吉登斯对于现代性的思考只能代表他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是很难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去证明的,对于我们只要是起到一种思想启发的作用,其中还有许多空白是需要后来的学者去填补的,正是这种不但的思考与填补推动了人们对于现代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同学们受益颇丰。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作者的思想较为深邃,许多同学并未能完全的读完并吃透这本书的内容,活动缺乏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以及思想交流、碰撞,而更多的是以学生提出质疑,老师对其进行分析解答为主。如何更好的发挥同学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作用,是一个值得认真反思的问题。

在活动最后,李教授用一个自己身上发生的小故事鼓励同学要多读书,他指出读书的方法首先就是你要去读书,读书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要沉下心去认真读。同时他还对以后如何更好的开好读书交流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读书会活动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编辑:刘喆 摄影:张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