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诠释政治本体论·感悟哲学也动心---我院承办第四期“群英荟萃·博士沙龙”圆满成功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2-05-30点击:

2012年5月30日上午9点,由校研究生会主办、政法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四期“群英荟萃·博士沙龙”在研究生院一楼会议室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到了中国社科院的孔明安老师,一同参加的有马哲专业的殷筱、刘明海、宋荣和王世鹏四位老师,和哲学方向的8名博士,以及哲学专业的各级研究生。

孔明安老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副编审。主要研究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他著有《中国当代哲学史》、《技术的社会形成》等书籍,参与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事典》的编辑工作,同时,精通外语的孔老师还参与翻译了多篇国外文献。讲座开始时,殷筱老师为此次报告会致辞,称孔老师是一位潜心学问、谦虚谨慎而有热爱读书的学者,做学问非常的勤奋,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此次讲座,孔老师就带领我们一起探讨哲学家齐泽克的著作——《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

孔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哲学家齐泽克思想的独特和著作的经典的可读性。接着,为了让我们清晰了解这次报告会的主题,他用ppt展示了哲学家拉康的欲望图表,即关于个体文明化的过程,其实是受阉割,或者说受洗礼的一个过程。任何个体都是受到正常的教化之后才变成社会文明的主体,因此他说,主体不是先天产生的,而是文化的、社会的产物。拉康的著名的欲望图表就是向我们展示了主体产生的这么一个过程,虽然从伦理上来说是粗俗的,但是在哲学上却是有重要意义的。

介绍完今天的主题后,孔老师起身坐到我们中间,导引大家阅读齐泽克的这本著作,并就所读到的内容展开交流。从著作的导读部分开始,大家就“反对笛卡尔的神圣同盟是那些人”、“现代蒙昧主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笛卡尔的主体是去中心的文本结构”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和激辩,大家各持一词,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青年老师和博士,研究生们对于不懂的地方也提出疑问,得到了孔老师的回答。几个小时下来,大家都对这本书的主体结构框架有了大致的了解,也为接下去的学习和探讨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个上午的交流很快过去了,孔老师说齐泽克的这本书里所探讨的哲学是很高深的,需要大家细致的阅读和精密的思索,只有广泛阅读和积累,才能在思想上有自己的见解。这次交流讲座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哲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更需要像孔老师这样的人引导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汲取,为时一天半的交流报告可能不长,但孔老师带来的学术精神和严谨学习氛围会长留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们中间。

记者:邓浛笑 编辑:丁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