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晚上,政法学院青年读书汇报交流会(法律类)在新图书馆悟园顺利举行。本次交流会由政法学院研究生会举办,为政法学院传统而又具有特色的活动之一。交流会本着“读书、求知、共享”的原则,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
参加此次交流会的是来自政法学院法学类不同专业的5名学生,他们分别与在场的观众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
来自11级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的沈培培同学通过[日]美浓部达吉的《宪法学原理》一书,述说成文宪法的渊源,发达、意义,及其制定修改等,她指出:美浓部达吉不愧为日本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一代宗师,其为人为学,令人感佩不已,他的勤勉、风骨和业绩,值得记取。
来自11级经济法专业的李国丽同学通过(英)约翰·密尔的《论自由》一书,讨论了公民自由,探讨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她还指出一个国家若只是为了在管理技巧方面或者在事务细节实践上所表现的类似的东西方面稍好一些,而把全体个人之力的扩展和提高这一基本利益推迟下来,一个国家不能只为,即使是为着有益的目的,而使人们成为它手中较易驾驭的工具,最终阻碍他们的发展。
来自11级诉讼法专业的鲍鹏洲同学通过《刑事程序人权的宪法的保障》一书,围绕着法治,人权,宪政,正当程序等基点,着重论述了宪法对刑事程序中人权保障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文明民主的国度里,人权是其标志,是基石,在崇尚法治的社会中,宪政是一种信仰,而程序正义则是保障人权和宪政实现的不可替代的载体。只有让这三者有机的结合统一,才能让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之风劲吹!
来自民商法专业的张维同学通过《法律的博弈分析》一书,运用博弈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工具来提高我们对法律的认识,同样来自民商法专业的邓浛笑同学则通过读梅因《古代法》为大家介绍了家父权、原始社会妇女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含义及其发展变化历程,并指出古代法亲属关系的烙印虽还或多或少地残留到现代社会,但人生而平等自由的权利已使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发展。
本次读书交流会重在交流分享,增强了我院研究生的读书热情,营造出了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达到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促进共同学习的目的。
编辑 徐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