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做事,先做人——专访校学生会副主席张博钧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0-01-08点击:

张博钧,o7级国政专业,校学生会副主席。学习优秀,长期保持专业年级一、二名并获得多个奖项:

一、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运动会男子5000米第六名。

二、华中师范大学2007级新生军训“优秀学员”。

三、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校骨干培训“优秀学员”。

四、华中师范大学第38期党校“优秀学员”。

五、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第二届“律政之星”比赛第三名。

六、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7年度优秀运动员。

七、华中师范大学2007——2008年度“优秀团员”。

八、华中师范大学2007——2008年度“三好学生”,获“博雅奖学金”。

九、华中师范大学2008——2009年度团校“优秀学员”。

十、华中师范大学2008——2009年度“优秀团员”。

十一、华中师范大学“挑战杯”辩论赛决赛“优秀辩手”。

十二、华中师范大学2008——2009年度“三好学生”,获“国家奖学金”。

张博钧戴着一副银边眼镜,高高的个,偏锋的发型梳理得简单而有精神。他文质彬彬,却又散发着稳重与成熟的光芒。与主席在一起时,他的气质让别人误以为他是主席;与辅导员在一起时,别人与他握手——他们以为他是辅导员。

与张博钧面对面坐在一起,没有想象中的压抑和紧张。他就像一个大哥给人以平和的感觉。

在谈及“张博钧”这个名字时,他说,这是西北大学的几个教授为他取的,“博”代表博大,“钧”代表“重”与“中心”,既要胸怀博大又要有中心要沉稳,这样才不是虚无缥缈的“博大”。

张博钧有着出色的学生工作能力,在大一时就担任了07级学生会主席,大二时进入校学生会成为副秘书长,在大三的时候经过民主选举成为校学生会副主席。然而,他的一步步成长并不是因为他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他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母亲更是没有上过学。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一股从来不服输的劲,正是靠着这种奋进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望,他在中学就读了26个总统和其他伟人的自传,上了大学后,又读了大量的管理方面的书籍,如《资治通鉴》等。正如他所说,能力是知识的外化,没有工作经验但有知识,只需稍加强化就可事半功倍。

对于自己的工作,张博钧认为不必事必躬亲,他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又不去做轻浮的事情。负责认真和吃苦耐劳是他工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他曾带着几个干事忙了整整一天,把犹如垃圾堆一样的学生会新办公室,打扫得窗明几净。后来,这个办公室让给了大学生服务中心,于是他又和他的几个干事在一天内,把学生会所有的办公用品如椅子、桌子等搬到了现在的老团委办公室。其辛苦可想而知。张博钧一贯坚持的工作原则就是:做事,先做人。首先,对他人要以诚相待,不管他是一个小干事还是一个已经离开学校的老干部都要一样,对上要敬而不媚,对下也要尊敬别人,“我到现在没有批评过一个干事”。所谓“爱人者,人爱之”;其次,要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做自己该做的;第三,要敢于承担,尤其是对下级的错误更多的要让自己承担。“因为这些批评和错误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但对他们就不同了。这次保护好你,你下次再改正就行了”。第四,学习是学生的根本。决不能因为工作的缘故而耽误学习。“我对我的干事说过:‘如果你们耽误了学习,明年就走’。”虽然张博钧对下级抱着十分宽容的态度,但在他们面前,他长期保持着一张严肃的面孔,很多人在他面前不敢说笑,每次看见他时都会毕恭毕敬。他甚至不愿意去参加大家的聚会,“我不喜欢喝酒的场面,我更喜欢一个人看看书。”尽管和大家见面的机会比较少,但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依然征服了很多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竞选时,他的部下会积极地帮他拉票,尽管他拒绝这样做;在没有准备演讲稿只是上台很平和地讲了几句自己的工作纲领时,他依然能够得到高数票额当选副主席。

政法学院学生会主席杨洋评价张博钧说,“他是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的人”。而这也是一个学生干部所难能可贵的品质。在工作中,校学生会与各院系学生会难免会遇到各种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摆在学生会主席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遇到冲突时,要处理得有理有节,要以解决问题为第一原则。”在必要的时候,校学生会可以做出退让和妥协,但这必须建立在不损校学生会的利益、不使校会与院系学生会的关系发生变动的原则和基础上。在一次讨论院系学生干部考核表的工作中,由于张博钧的一时疏忽拿错了表,会议进行的很不顺利。但会后各院系干部竟私自开会,这严重影响了校学生会的工作以及校学生会和各院系学生会的关系。于是学生会各级干部又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各院系干部的做法受到严厉批评,但同时,张博钧也向大家做出道歉和检讨。这次冲突才得以解决。

对那些学生工作,张博钧认为,它们只是对生活的演习和演练,“做学生工作得到的是什么呢?是陶冶性情。它可以磨砺你的性格。”“工作的真正目的是提高自己,而不是一种虚荣。”

张博钧不仅工作能力强,学习也是名列前茅,一直是专业前一、二名。他十分注重学习。在采访过程中,他谈的最多的就是知识。他认为,一个人的地位是由实力决定的。“知识才是自己的。靠什么生存?实力。”正是对学习的这种认真,他在大二时只逃过一次课,还是因为老师拉着他要和他谈话。我给他看一本《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书,里面谈到“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并且列举了三大理由,但张博钧拒绝了翻看,他说:“我知道他讲了些什么,无非是说应该逃课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但我认为听课是对老师的尊重。无论一个学生再忙也要去听课;即使这个老师讲得再糟糕你也要去认真听讲。‘师道尊严’这几个字我是刻在心里的。小时候我对老师不尊重,我爸爸狠狠地打了我一耳光。”那么在他看来,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呢?又如何解释这个“大”字呢?他认为,读大学就是完善你自己。“我很喜欢Perfect这个词。我们可以做不到完美,但不能没有追求完美的意念。”这个“大”字,则是“思想放大,胸怀博大”。对于大学恋爱,他认为这是一个人对自己道德的考验。因为各种现实原因,很多恋人到最后都“孔雀东南飞”,这越是一个考验人的道德的时候。

纵观整个采访,我们可以发现,张博钧对知识和品格的力量是十分重视的。在学习中,他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习崇高的品德和人格;在工作中,不仅不能落下学习,还要在工作中去检验知识的正确性,用知识的理论去指导工作,“要相信理论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品格的力量,赢得他人的尊敬靠的不是浮华而是人格的魅力。而对于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他则用康德的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什么?不在于他的知识,而在于他的道德”。我想,也正是因为他对这两点的重视与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不断完善,才使得他有了今天的地位与成就。而这,也正是一个优秀的华大学子所要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