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单文鹏:光环背后,心如磐石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5-05-04点击:

文/刘思源

“大众男神”、“又红又专”的代名词、“单总”……似乎所有的标签全部累加在一起也难以将他完整诠释。学生工作、专业学习、科研,只要是肩上挑的就竭力而为——作为一个旁观者走近单文鹏的世界,接收的讯号更多的是感动与震撼。

如果给他做一份简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和众多的荣誉会使这份简历出彩。他说,自己是个爱热闹的人,参加各种学生工作符合自己的脾性,大学,就是要给自己找事情做!然而,简历中写不进去的是他的科研路上的心酸、坚持、责任与担当,还有那些只有用心才能明了的情绪与意志。

两件事改变了我——12级是任重道远的旗手

高考结束,单文鹏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法学,这是他最理想的选择。然而,事与愿违,他最终被录入马院。因为不敢相信,还曾特意去教育局查询。尘埃落定,志愿录取的结果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同很多人一样,他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甚至会有一种抵触情绪,敬而远之。他曾经考虑过转专业,军训期间也不止一次地去找辅导员咨询。

然而,两件事情的发生让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一次军训结束,来自不同院的同学凑在一起吃饭闲聊。当单文鹏跟大家说自己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时,其他人都笑而不语。突然冷下来的气氛让他有一种无可名状的寒意。

大学的第一堂课结束,单文鹏也开始真正走向大学生活的轨道。

开学的第一节体育课的一个小插曲,再一次触动了他的心。各个学院的同学凑在一起,等着老师们来“认领”。“‘文学院的跟我过来’,过了一会儿,又有‘历史与文化学院的跟我过来’。各个学院的同学都有自己的老师,我们几个男生就被‘遗弃’在那。”单文鹏苦笑着回忆这一场“闹剧”,“之后,我们几个男生就到器材室那里问老师怎么回事。”

“老师,我们为什么没有老师啊?”

“你们是哪个院的?”

“我们是马院的。”

“马院的?我们学校没有这个院。”老师斩钉截铁地说。

“老师,我们真的是马院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

“我在华师这么多年了,没有听说有什么马院。”

后来,老师给教务处打了电话,最后才明白马院就是原来的政法学院。如此,这一个小小的玩笑也到了结尾。但是单文鹏惊诧中却另有一番想法。政法“分家”,学校老师也不知道吗?一种责任感抑或是使命感就这样在他的心里萌发了。

两件事的震撼不只是一时的,它影响了单文鹏的生活轨迹。如果没有这两件事,单文鹏的大学或许将是另一种路径,另一种风景。

因为这两件让他难以忘却的事,单文鹏放弃了转专业。从那以后,他便坚定地走在思政的路上,毫无动摇。“那两件事让我感触很深,我觉得我们12级的扛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第一面旗,所以我们要把马院打出去!让全校都知道我们就是以前的政法学院!重振政法雄风!”他把这种责任视为理所应当,说起当时的那种念头如今听起来还是那么有力量。

2015年3月30日,他发了这样一条说说:“近三周的时间,我集中读完了张老师等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收获很多,感触也颇深!虽然我早已成为周围同学口中‘又红又专’的笑资,但我仍将在路上,毕竟我有我的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

当问及他以后的打算时,他说:“越读张耀灿老师和万美容老师的书,越觉得自己需要更努力。因为思政专业才31岁,很年轻,需要更多的人来研究完善这个学科。所以将来研究生我还是要读思政,我认定它了!”

科研——大学路的另一道风景

“他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规划。在面对大学生活,自己还缺乏足够的控制力时,他以选修课程为主,在进校的前三个学期就修完了大部分课程,这使得他有足够的时间在张耀灿教授等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做科研。”单文鹏的导师之一、现任思政研究所所长的万美容教授说,“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清楚科研训练的重要性,所以既执着又勤奋。”

专业的认同感使单文鹏渴于求知与探索。在三个学年里,他分别申请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情况的调研》、《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生社团良性运行机制的研究》、《高校学术讲座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武汉部属高校的实证研究》并成功立项。

如果说专业学习、学生工作、科研是单文鹏在大学的三条路,那他则是一个御车高手,稳重与梦想让他可以一人同时驾好三驾马车。

然而,三者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压力如影随形。大二期间,单文鹏的学生工作和社团职务达七个之多。“我每天几乎都是徘徊在开会、做材料、泡图书馆和熬夜之间。”自己的选择也曾让单文鹏动摇过,想放弃过。但是他坚持着一点一点地啃,“你要为自己当初的决定买单啊,约束你自己的不仅仅是那些条条框框,更重要的还有自己内心的底线。如果你没办法说服自己撂摊子,那就只有坚持下去。”在崩溃的边缘做好自己,看到自己的成果,久违的感动是最大的抚慰。

在单文鹏眼里,专业学习、学生工作和科研没有孰轻孰重,只有先后之分,三者对于他来说都是平等的任务与要求,都要不打折扣地完成,而根据实际调整计划步骤则是他生活的制衡点。

一身二职——项目负责人不好当

万美容对于单文鹏的团队给予了莫大的肯定:“他常讲他的四个小伙伴,正是依靠这个团队的力量,他连续申请到了多个科研立项,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大学生中还是比较少见的。”单文鹏也坦言“是我的团队成就了我”。

单文鹏在大一申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情况的调研》最终因为没有结项而失败。然而在他看来,这次失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第一次项目的失败不仅没有给他带来挫败感,反而成就了他后来的两个项目。

然而,一个团队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翻一下单文鹏的空间,会发现一条说说里有这样的字眼:“项目负责人不好当”。

五个人五种性格,在一起并肩奋战需要很大的磨合。作为负责人,单文鹏既要对项目做好整体规划,包括选题、设计、进展情况、阶段验收等,扮演的是统筹的角色,同时还要做好思想工作,在攻坚克难或者有人想打退堂鼓时给每个人力量,保证计划的进行和工作的正常进展。“我们团队里边有三个非师,考研就在我们面前,如何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把我们的项目做好,顺利结项,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作为队友也是排球小伙伴和恽代英同班同学的陈雪健说:“正如单文鹏在恽代英班会分享时所说,两个课题都是从他自身也是我们感同身受的生活中挖掘的主题。”

单文鹏在《“挑战杯”进度规划》里这样写道:“给我们准备的时间仅仅一个月,所以我们只能拼了!”、“认真负责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我们五个人都是‘挑战杯’的主角!”在这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字里行间都暗含着他对团队的信任。

“回首来路,衣带渐宽终不悔;遥望去途,行百里者半九十”,单文鹏的挑战杯团队一路走来,成绩卓著,那种团队的友谊在科研中成长、坚固。他们的前言、结束语分别由周开杰、刘聪执笔。他们之所以推崇原创,是因为这一点一滴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句句都是五个人的肺腑之言。

行百里者半九十——感谢有你们,一路陪我走来

单文鹏的空间里有很多他们挑战杯五人组的合照,发动态的时间总是在夜里很晚。

“多少日夜,戮力同心,只为炽热不息的科研理想。”周开杰在项目的前言里写出了他们五个人的心声。单文鹏向我读起这段话时更是感触良深。1101、利群书社、马院活动室,QQ群聊天记录都记录着他们的日夜,承载着奋斗的痕迹。

“我们参加挑战杯的项目的时间很赶,但是他一直在把持大局,制定进度计划,合理分工,把每个人的任务都做的很具体,我们也很愿意听他的安排。”团队里唯一的女生刘聪这样说道,“但是他们四个不把我当女生看的!”

作为室友,单文鹏经常在空间里调侃连鹏飞,而他对于单文鹏的感觉也是口口不离一个“好”字。

陈雪健、连鹏飞、周开杰、刘聪,是单文鹏最密切的伙伴,虽然一路上很难,会有不合拍,但是五个人一直在走。他说:“大学里有这样几个好朋友真的很好,真的是整个团队成就了我。很感谢他们一直陪我走了过来。”

结语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这是单文鹏的QQ签名,对于曾经的那么多的学生工作,他不后悔,他以践行者的姿态来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原则和要求。

一个个性独立,有着自己思考和价值判断的人,无论他以何种方式完成选择的路,最重要的是自己满足,无怨无悔,哪怕是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