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马院人物】马元明:一路驰骋的自强者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5-03-25点击:

文/李芬

他,青海的汉子,一副腼腆羞涩却不失阳光和善的外表,总是以一种积极向上和认真谦和的态度去做着每一件他认为有意义的事。要是向同级学生问起他,总是得到这样的回答:“哦,马哥啊,上课永远坐学霸区。”“诶,他不是连续两年都进校运会五千长跑八强嘛。”

他,马元明,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任我校“逸华基金会”副秘书长。

往事:从未向往过大学殿堂

“照现实状况,我本该像同村的男孩子们一样,去工地打工赚钱养家。每次想到上了大学,尤其是读重点大学,是这辈子最让自己出乎意料的事情。因为一路走来,让我放弃学业的因素太多太多。”

马元明出生于青海省的一个贫困的小村庄里,因为家庭条件困难,他曾两度有辍学的打算。“我读小学期间从来没有过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的课本,看着周边的小伙伴们都有书本,自己不免难受和无奈。”小学毕业后,他本打算放弃学业,而就在这时青海省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他才有了继续读初中的宝贵机会。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马元明不敢有半分的马虎和挥霍。初中时期,刻苦一直伴随于他,从初一班里的倒数几名,到最终以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高中,马元明用自己的执着圆梦。

然而,不幸的是,学费的难题再一次摆在了他的面前。

当马元明以为未来无非是在家帮父母做农活、在工地上打零工的时候,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他。高中校长在得知他的事迹后主动找到他,并承诺让他免费读高中,“这是我想都没想过的。”

刚到从村里到城市,马元明暂住在初中班主任的家里。“班主任在生活上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补贴。为了不再麻烦老师,我后来选择了住校。”

除了平日里的通宵学习外,作为住宿生的马元明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到学校食堂里打零工,以减轻家里负担。食堂师傅在了解情况后,也每天为马元明提供饭菜,更在生活上给予了许多帮助。

虽然每天可能会因穿着较旧而招来同学们异样的目光,但想放弃学业的念头再也没有出现在马元明的脑海中,取而代之的却是坚持和自强。好心人的帮助让他懂得了一个道理,“与艰难相伴的是容易,既然踏上了这条路,就应该义无反顾走下去,我不能让帮助我的人所给予我的帮助变得没有意义没有结果。”

就这样,高中三年里,马元明把握着点点滴滴的机会努力学习。最终他挺过了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以超出一本线六七十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华师,向他人生更重要的一段旅途启程。

慈善:成立爱心组织播撒希望

“我喜欢挑战自己,让自己不断去尝试新的事物,因为我始终觉得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马元明讲述了他进入华师后联合有爱心的学子们自发组织的义务慈善爱心组织——希望树。

谈到这个组织的创立过程,马元明显得很激动:“困难确实很大,有很多次都差点坚持不下去想放弃了,但是来到了华师,作为一名师范生,就觉得自己多了一份这样的责任。”

初到华师,马元明很是珍惜自己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生活,“如果没有爱心人士给予的帮助,我是不可能来到华师圆自己的大学梦。还有很多家境困难的学生渴望帮助,我就觉得自己必须得在这方面做点什么。”

2014年,他联合了四十多名和自己一样走出青海省寻梦的大学生,准备创办一个爱心义务支教组织。后来没多久就因分歧太多等原因分道扬镳,最后就只剩下他和另外成员——一个武大学长,一个华师学姐。

在没有更多人支持的情况下,马元明没有放弃,连夜写下详细的策划案,联合学姐学长进行积极的宣传,着手创建“希望树”。

起初,“希望树”运行的开支较大,于是他们三个努力奔波拉外联、搞资金。就这样,凭借在华师朋友圈的扩大、人脉的延伸,这个爱心组织渐渐地壮大起来。随后,“希望树”便受到了各地爱心支教人士的关注和效仿,云南、宁夏等地的一些爱心支教团便纷纷联系马元明,自愿加入“希望树”组织一起开展爱心活动。

当时,马元明还联合朋友创办了一个名为“爱心之返利”的公益组织。第一年,他们总共帮助了22个学生,投入总资金达到一万九千多元,组织成员还常常到基层去探望一些孤寡老人。

谈到为何取名为“希望树”时,马元明说:“其实,我起初的目的就只是在于帮助那些和我以前一样缺乏条件而得不到教育的孩子们。后来随着组织的扩大,我觉得我们有能力也去帮助那些身处社会底层、需要关怀的人们。我们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为他们播撒一丝希望,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光芒,同时传播着一种慈善的善行理念。”

马元明认为,行善是贯穿人一辈子始终的理念,“我们不能把自己所拥有的当做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而应该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去传递,当做一种寻找自我的人生责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获得更大的价值。”自从踏上了这条慈善之路,马元明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感到“很幸福、很值得”。

人生:将“知识、善行、仁爱”进行到底

马元明在生活工作中是个逻辑性、原则性很强的人。他的朋友罗印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他干每件事情会罗列详细周密的计划,然后再努力创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谈及这种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时,马元明笑着说:“就拿我喜爱的骑行来说吧,我骑行在路上其实就是一次学习之旅。每当去一个地方,我会提前利用很多时间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背景,做一个有素养的骑行者。我也喜欢在路上边走边写一些东西,比如日记或者随感,记录自己曾经挥洒过汗水的美好青春,只有这样,青春才不会虚度。”

“时光是世界上最宝贵,并且是人最无法控制的东西。”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马元明觉得最遗憾的是没有更好地把握时光,没有付出最大的努力。然而,他也觉得最大的收获并非是自己做了多少事情,“结识和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友谊天地,这是现在我最珍爱和珍惜的。”

人予人的帮助和爱护究竟能产生多大影响和力量,从马元明的身上,便能见微知著。“机遇是留给有准备人的”、“与艰难相伴的是容易”、“既然踏上了这条路,就将义无反顾”。一路以来,马元明就是用这些信念不断是自己强大成熟起来,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被同学们用异样眼光看待的孩子,也不是那个轻易就会想到放弃的小生,他已经突破了自己,做到了自己人生路程上一次又一次奇迹的见证。一个人的变化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进行,“通过这些年自己的经历,我学会了一个人独自行走,学会了在团队中主动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也学会了融入生活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结语

这次谈心式的采访使我从马元明身上找到一种积极、充满正能量的人生态度,其实我们和马元明一样都是作为“幸运儿”而步入了大学这个幸福殿堂的人,但是我们可能却缺少了他那种对待生活的真、善、美的态度。其实,马元明所传播的自强与慈善的信念也正是我们接下来应该去发扬和实践的,用我们身体力行去感染身边的人;用我们知识、善行与仁爱去传递希望。就像马元明说的那样:我们必须告诉自己,秉着“青春不白过”的心态去践行自己的一步一步,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足迹,这样定义的青春才无怨无悔。

(编辑 李巧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