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年俗,传统文化的缩影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5-03-10点击:

2015年寒假,为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马克思主义学院1302班全体同学在班长、团支书的带领组织下,展开了以“寻访年味,走近家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持续时间将近20天,同学们以各自家乡习俗为例,积极展开寻访活动。

照片,重现家乡的民俗文化!在活动期间,同学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家乡的民俗,将家乡的传统定格在最幸福的瞬间。家住内蒙古东部的孙文慧说:“虽然我的家乡在内蒙古,但我们家乡的民俗却十分具有东北地区的特色。每年正月里家乡都特别热闹,都让我感觉到浓浓的年味儿!扭秧歌、元宵节撒灯、走访亲戚等等,用相片来记录这些充满年味的画面,能够使人们以更加直接的方式了解、触摸这些蕴含历史气息的文化,使现代的人们记得先祖曾有过的记忆。”

微博,将散落在祖国各地的“遗珠”重新拾起!甘肃的“古浪社火”、四川渠县的“三汇彩亭会”、东北地区的“秧歌”、藏族地区的“卓索切玛”“卡塞”“古突”等等。这些昔日不为人们熟知的乡间民俗,经由微博的“放大”,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身为少数民族的达珍介绍:“我们过的是藏历新年,在新年到来之际也要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初一的早晨,家里的女主人要很早地去取水来供奉神明,然后吃用酥油、人参果、米饭一起炒成的“卓玛翟斯”寓意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撰写心得体会,深层次感悟年俗的魅力!在本次活动期间,不少同学在寻访的过程中用笔记录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丁姗选择了回锅肉,古春晓选择了客家文化:“客家人沿袭了古汉语,更发扬了传统汉族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活化石。”

年是时间转换的标志,它是新旧时间的界点。人们总是以喜悦、期盼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年也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们从年俗中感悟到家乡的气息,从年俗中体味出传统的味道,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