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第191期“百年求索·名师讲坛”之史林学步——罗福惠教授谈治史经验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17-03-13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记者 刘惠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事,我事之师。身处研究生阶段的我们,读书治学之路漫漫,上下求索应无止境,学习前辈的有益经验可助益成长之路。201731019时,由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和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会承办,文学院研究生会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第191期“百年求索·名师讲坛”活动在我校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罗福惠教授做了以史林学步为主题的讲座,向研究生们分享了他的治学之道,治史经验。

 

 

首先,罗福惠教授结合自己的求学任教经历谈到做研究的态度,并借一反面案例劝诫研究生们要严谨治学。罗教授谈及当年从我校中文系考入历史系后,在其老师的指点下从沉浸在漫无边际的史料学习到依兴趣有方向的读书转变之路,又结合自己古文字精通而史料掌握泛乏的情况,向我们解说了如何“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研究写作之道。罗教授分享了自己做章太炎思想研究的历程,指出做学问和读书一要有兴趣二要有问题意识。其次,罗福惠教授就读书读什么用什么方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道,如果仅为知识,正应了那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此可读自己的研究专题方面的书,再读一些周边史和通史。而在泛读和精读的方法上不同的书应区别对待,读书也应贵在精和专。接着,罗教授谈及了写文章的方法,一是要进口要小,似“钻头”慢慢扩展自己研究面;二是要看别人有没有研究及深入程度;三是这有什么意义。罗教授就当前研究生做论文题目越做越小,都是碎片化的东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赞同历史研究反碎片化,历史有因果之链,做研究时对历史事件的时空上的宏观把握及其走势、意义、定位不可或缺,做碎片化的研究不免匮乏这种视野。最后,罗福惠教授谈到写文章的辩证法,认为立题时应找到对立面,如他写辛亥革命的文章,找准战争与和平这一矛盾,确定了新的着眼点,写出了新的文章。

 

 

罗福惠教授用他生动的语言把他的求学治学之路娓娓道来,安定从容的身姿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罗教授金针度人,功在学林,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让在座的研究生们获益匪浅,本次活动也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编辑:肖木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