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学术志愿者:我们在路上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17-03-30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陈双悦)20173月,知·行·园志愿服务团队正式成立已有一年。在整整这一年里,团队成员始终以“学术志愿者”为定位,活跃在“公园大课堂”百余场活动、三十余所公园之中。学术志愿者是指利用自己的时间、知识和技能等,自愿无偿地为他人或社会提供公益性学术服务的个人。这其中的亮点,是志愿者为被服务者提供一定的学术理论支撑。

知·行·园团队的志愿服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成员也在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挑战杯、2017年科研立项以及2017年青年研究中心调研课题立项中取得了诸多成果。

20163月,2015级思政二班学生在班主任兼逻辑学课教师宋荣的指导与鼓励下,尝试性地参与到武汉市园林局的公益项目“公园大课堂”的志愿服务工作当中。宋老师尤为重视逻辑学课堂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包括辩论讲演小组、逻辑写作小组等在内的5个实践小组中,“公园大课堂”课外实践小组最先是作为逻辑学课程的实践小组而存在的。4月,知·行·园志愿服务团队正式成立,寓意知行合一:通过公园大课堂志愿服务践行大学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团队成立一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获得了多方认可。2016年5月,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授予团队“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称号;5月底,团队在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中获得金奖;9月,长江日报授予团队“神助攻奖”。

在志愿服务中团队成员逐渐了解到,当今社会对公园的普遍认识:放松的好场所、没有喧嚣的“游乐场”…… 而很多人对于很多公园中所包含的中华特色或者武汉当地特色却知之甚少。基于此,团队一方面在2016年100场公园大课堂活动中对参加活动的家长及孩子进行了追踪调查;另一方面也在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的支持下初步完成了对武汉市28所公园的公园基本信息(包括历史、文化、特色等)、本园所开展的公园大课堂活动的基本信息(包括针对人群、活动类型等)以及本园所征用的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来源和数量、团队属性等)等信息进行了收集、整理。在完成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之后,团队成员开始以“公园文化”、“志愿服务类型”、“公共空间教育功能”、“师范生专业技能提升”等为主题展开相应学术研究。

由于团队成员大部分为师范生,而公园大课堂自身就是一个旨在“传递知识”的公益项目。在与活动中的孩子家长们的接触当中,成员探索并思考了自己作为师范生在提升教学能力上存在的不足。结合前期的调查研究基础,团队成员于2016年11月以“公园志愿服务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实践拓展——以公园大课堂为例”为题申报了大学生挑战杯并获得了校级二等奖,将本课题中所探讨的问题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根据学校于2017年3月18日公布的“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通知”,2017年全校共403个项目获得立项。在我院的15个项目当中,由知·行·园团队成员担任负责人的项目就有7个。其中,以知·行·园志愿服务团队为案例进行研究并获得立项的有2项,分别以师范生的志愿服务形式和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为主题。在2017年青年研究中心调研课题申报中,团队成员获得6项立项。目前,这些项目都在有序推进当中。

在团队前期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国内对“学术志愿者”这一概念的辨析与相关的研究极为稀少。在较为缺乏理论和实践借鉴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在本校逻辑学科负责人宋荣老师的指导下,构建了“学术+公园”、“志愿服务+师范生技能”的新型志愿服务形式,借助以公园为代表的公共空间等载体,逐步实现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新型志愿服务形式促使参与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通过学术研究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对于参与其中的师范生来说,这也有利于扩展其提升自我技能的途径,通过公园大课堂的活动设计和执行间接提升其教学设计的能力。同时,师范生也在活动中接触了当代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增加对自己未来教学对象的了解。通过策划、主持、以及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给在校师范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表达沟通和提升情绪控制能力的机会。尽管公园大课堂的课程有别于传统的学校室内教学,但其中所体现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课程讲授等却与师范生所必须具备的诸多教学技能是有极大的相似之处的。

2017年,团队成员将全程参与近250场的公园大课堂活动。为了使后期服务工作高质量完成,团队通过QQ群等方式在学院与学校进行了公开招募,并将招募的近百名志愿者分为若干支队伍,每个小队承担一定场次活动的策划与执行。截止3月底,团队已经独立开展了多场活动,从前期的准备到现场执行再后期的传播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团队在原有公园大课堂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华奇石馆分队、植物导师课分队、新月服务分队、科普公园分队等4个小分队,这就使得原有志愿服务更加具体化、精细化。同时成立相应的学术跟踪小组,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挖掘科研课题。

学术志愿者,知行为伴,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