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教赛,深耕思政课:思政课青教赛经验分享会圆满举办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5-09-26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吴林炽;摄影 许蕾)2025年9月24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与湖北省王忠文思想政治名师工作室、武汉教育学会中学政治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全国青教赛经验分享会。活动由王忠文教授主持,特邀全国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武汉水果湖高中涂莹老师,华师马院硕士生牟繁荣担任嘉宾,200多名中学思政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参与。

一、涂莹老师:细节制胜,实战为王

涂莹以“跨越‘山海’,只为上好一门课”为题,从赛事规则、备赛细节、反思感悟三方面展开,内容高度聚焦实操:

(一)课例选择:避免“大众课”,优选知识链清晰、易出彩的课题,如《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思政味与活动可呈现性。

(二)案例筛选:强调真实性+时代感,如“黑龙江文旅出圈”“四川鱼子酱”等新鲜案例,避免过热话题,保留经典并适度改编。

(三)教学设计:先写详案再做课件,注重逐字稿打磨,融入思辨性设问、两难情境、AI技术,强化“无生课堂有生感”。

(四)演练要点:课堂展示稿约3800字,教学阐释稿约2000字,注重板书时机、评价语言、教态眼神等细节,营造“讲故事”氛围。

(五)团队支撑:省、市、校三级团队协同打磨,历时16个月,强调“磨课也是磨人”。她特别感谢了全程参与指导的武汉市教科院华林飞副院长、武昌区教培中心郭育红老师领衔的卓越思政课教师团队、华中师范大学马院王忠文老师的研究生团队。

二、牟繁荣:磨课三重境,设计有导向

牟繁荣是我院硕士研究生,她和张云、马典等10名同学全程参与了涂莹老师的讲课、磨课、教学设计文本修改等活动。她从职前教师视角分享“以磨课为刃,铸思政金课”:

(一)磨课过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词议题链、“拍黄瓜执法辩论”等案例,展现“无生磨课”如何精准预设学生反应。

(二)三重导向设计:

情境导向:如用“石炭井小镇兴衰”讲普遍联系。

生活导向:结合“IP联名翻车”“隐藏款土特产”等Z世代话题。

心灵导向:通过AI工具、三阶路径(认知-实践-升华)实现价值内化。

(三)教师成长:磨课不仅是课程打磨,更是迈向研究型、创新型、情怀型教师的关键路径。

王忠文老师总结指出,两位嘉宾的分享兼具实操深度与教育温度,为师生提供了扎实的备赛与教学参考。参会教师反馈内容“干货密集,启发强烈”。

师生感悟

涂莹老师的分享,字里行间都是直抵人心的细节:为确保教学数据真实,她专门走进外卖小哥群体开展调研,用扎根现实的行动,让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不再是口号;她围绕“机关食堂假期对外开放”等热点话题设计思辨环节,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育人目标真正落地;而每日排练任务单与无数个通宵夜晚,更将成功背后的艰辛具象化,哪有一蹴而就的精彩,不过是把备赛拆解到每一天、把细节打磨到极致的坚守,这正是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关键密码。

更难得的是,她分享的赛课干货毫无保留:既倾囊相授可直接复用的宝贵经验,也坦诚剖析自己踩过的坑、碰过的雷,这份真诚让分享更具实操价值。作为在职思政教师,我深受触动。未来教学中,我会以她为榜样,主动挖掘学生身边的现实案例,用调研得来的鲜活素材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设计中强化思辨环环节,引导学生用理论破解生活困惑;更会带着“死磕”细节的韧劲,把“以赛促教”的严谨态度融入日常教学,让思政课既有理论深度,更有直抵人心的现实温度。

——武汉市梅苑学校舒丽娟

涂莹老师分享让我深受触动、收获满满。她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既有资料收集、素材积累的实用方法,也有比赛心态调整的宝贵经验,在素材收集的分享中,让我意识到教学并非临时拼凑,而是长期沉淀的过程 ,从政策文件到生活案例,广泛且有针对性的积累,才能让课堂内容更鲜活、有深度。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更让我印象深刻 ,认真撰写逐字稿的做法,展现出对教学的敬畏与严谨。优秀的教学成果绝非偶然,而是源于日常的用心积累与对细节的精准把控。未来我会借鉴她的方法,扎实做好资料储备,以严谨态度打磨教学环节,同时学习她沉稳的心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精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东西湖为明学校 张若男

在分享会中,我有幸观摩了国赛作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录视频,这番体验让先前听到的备赛经验从抽象策略化为具象震撼,对教学巅峰的攀登之路有了更深的敬畏与感悟。“无生课堂”的规则下,视频中教师却能通过精妙的语言设计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营造出强烈的师生对话感和思维在场感,这远比简单的互动模仿更为高阶。同时,从嘉宾的分享中让我明晰,从区赛、市赛到国赛的每一步跃进,背后是长达一年半的团队打磨与个人极致付出。每一份荣誉,都是对这种将教学视为艺术、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的最高嘉奖。作为观摩者,我获得的不仅是备赛的技巧清单,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教学信念与不懈动力。

——杨黎

涂老师的分享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堂好课是理念、设计与表达的艺术融合。板书从容、举止得体,不仅是教学基本功,更是对课堂的敬畏。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案例选取要强调真实、科学且贴近时代,如涂老师的这节课,“黑龙江文旅出圈”“四川小城鱼子酱”,将“土特产”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联结,使宏大叙事具象可感。而研究生学姐的分享更让我体会到上课并不仅仅是讲知识,它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般的磨练与精修。思政课要源于现实,情景联系理论,设问要有余地……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慢慢实践和掌握的技巧。

——王琳蓓

听完涂老师和牟学姐的赛课心得分享,我深受启发,收获良多。涂老师详细地介绍了青教赛的赛程和要求,并重点分享了自己的备赛经验。我明白了选择适当的案例对于一堂优秀的思政课来说尤为重要,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教学设计的思辨性,并将当下时兴的AI智能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牟学姐则分享了比赛磨课过程之中的收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姐对磨课三境界的阐释,我深受鼓舞,希望未来我也能努力成为一位研究型、创新型、情怀型的思政教师。

——高奕婕

今天青教赛的分享简直干货满满,让人听完只觉得意犹未尽。涂老师的分享十分细节,先向我们讲解了青教赛的规则和备赛的过程。后来又向我们分享了素材搜集的多种途径,强调思政课要具有思辨性和学会运用AI进行赋能。老师在分享的过程中还时不时穿插着典型案例,让我对老师的分享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牟学姐向我们分享了磨课的重要性和方法,其中学姐提到的,“设计设问要留台阶”给了我很大启发,让我对我之前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总之,今天的分享十分契合我们师范生的成长需求,希望学院以后能多多举办这种分享。

——郭爽爽

(审核:王忠文、韩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