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研习出新招:大中学协同培养命题讲题素养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5-03-10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侯筱麒;摄影 王梓桐)为适应高中课程改革新趋势,让教学评一致化理念真正落地,我院在学科研习方面出新招:在组织学生研读武汉市高三二月考思想政治学科试题基础上,3月5日,邀请命题负责人、市思想政治中心组核心成员、市第十一中学廖志刚老师作《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高中思政学科试题的命制与讲评》主题报告。我院2022级本科生和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生200多人参加。会议由我院王忠文教授主持。

廖志刚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当前高考命题理念已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他系统阐述了思政学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的内涵,强调命题需立足素养导向。

针对试题命制,廖志刚老师以武汉二月高三调研政治试卷的初稿、修改稿到终稿的修订过程为例,提出四大原则:一是坚持政治性,命题时严格回避“负面清单”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二是确保有效性,控制试题干扰因素,测试内容限定于规定知识范围与能力要求;三是保障科学性,要求材料来源可考、改编符合逻辑;四是落实规范性,统一试题格式、语言表述与编排标准。

在试题评讲策略中,廖志刚老师建议:选择题可以通过分析经典例题来解析命题意图,规范答案撰写;非选择题应按照思维过程与答题逻辑,运用归纳演绎方法指导学生分析综合,最终形成完整答案。

本次研讨会为高中思政学科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实践参考,与会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认真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一致化的理解,积极探索试题命制与评讲的新方法,为提高自己专业素养努力。

下图是学生作的听课笔记:

学生感悟

邹涛:在高中时期,为了提升自己的政治学科成绩,我坚持每天刷政治选择题,有设计精妙、能很好地考查知识点的优质题目,也有存在一些瑕疵或者不够严谨的题目。当时自己做完题后,觉得出题好像只是把知识点和题目形式拼凑一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然而,今天听了老师关于出题的讲解,才发现之前的想法太肤浅了。老师循循善诱,结合真实案例给我们讲解出题的过程。原来,出一道好题需要经过反复推敲,从题干的表述、选项的设置,到知识点的精准考查,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斟酌,可能要修改很多次才能最终定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老师讲解的出题原则和试题解析都做到了从培养学生的素养出发,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虽然高考已经过去了三年,但听到这些内容,我还是会深有感触,产生共鸣,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努力学习的日子。

易泽元:此次廖志刚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高中思政学科试题命制与评讲的重要性。试题命制不仅要紧扣课程标准,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体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评讲环节则应注重引导学生反思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未来的思政教师,我将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在试题命制和评讲中融入更多创新思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王梓桐:本次教育见习使我收获颇丰,一方面廖老师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在试题命制中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试题不仅是知识的考查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载体。此外,在命制试题时,要注重政治性、有效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这些原则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和命题工作中加以注重。例如,在政治性方面,试题要符合国家宪法、法律和社会主义制度要求,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

另一方面在试题讲评上,廖老师提到要撰写规范的试题解析,讲评不仅是对答案的简单说明,更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详细的解析,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这次见习让我对高中思政学科的试题命制和如何讲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明确了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未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也会注重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审核:王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