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教授肖玲做客马克思主义学院恽代英讲坛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18-05-29点击:

(通讯员 杨韵韵,杨玉娟)5月25日下午三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恽代英讲坛”在一号楼一楼会议室举行。南京大学哲学系肖玲教授面向我院师生做了 “科学是万能的吗?---兼谈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我院李红伟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肖玲教授借用德国某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致辞中的“理工科的同学是时代的列车,文科的同学则是时代的司机”这一比喻,指出科学与人文都是人类极富有创造力的活动。她强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人文的发展也需要科学,二者相结合有助于两种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首先,肖玲教授指出科学是一种文化,并从文化与科学的概念出发,引出两种文化的结合,同时引用英国学者查理·斯诺的“第三种文化”概念、美国学者萨顿提出的“新人文主义”以及比利时物理化学家伊利亚·普里高津提出的“新自然主义”等思想论证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重要性。

然后,肖教授阐述了科学文化的结构。她指出文化包括认识、方法与观念,而科学文化则包括科学知识系统、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根据东、西方传统以及科学与人文的特点比较来看,要达到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的最高哲学境界——“求真、崇善、臻美”,则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我三大基本关系。

紧接着,肖玲教授强调科学并非万能的,要从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两方面促进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并借以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经典语录做出阐述,即“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的思索,它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日新月异和与日俱增的景仰和敬畏之心。那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最后,肖教授提到21世纪正走向复兴的中国,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要坚持新的发展观,以解决传统发展观所导致的自然危机与人性危机,努力向自然和人性回归。

 

讲座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副教授张卫进行总结。他首先对肖玲教授为大家带来以科学与人文为主线的、文理交融、中西交互的讲座表示感谢,随后指出这场讲座本身正是对于两种文化结合的极好展现形式,为在场的文科生与理科生拓宽了今后工作与学习的思路,对他们创新思维方式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