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原理”课导论专题集体备课会成功举行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0-08-30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王丹竹)为进一步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水平,2020年8月29日上午9点,“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研讨会在腾讯会议上成功举行,并进行同步网络直播。来自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青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50余所单位的506名教师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团队的全体教师共同针对“原理”课导论专题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喀什大学、大理大学组织教师集中观看。本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永祥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研讨会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学分享阶段:来自暨南大学的田明教授和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丁茜副教授针对导论专题做教学分享;第二阶段为自由发言阶段: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杨国斌等六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了分享;第三和第四阶段分别为专家指导和专家答疑,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做指导答疑;第五阶段为颁奖和闭幕仪式。

在教学分享阶段,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明教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做了题为《如何运用历史逻辑阐释当代价值——基于〈原理·导论〉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教学分享,田明教授从备问题、备学生、备知识三个方面展开,提出了从困惑入手、从问题入手开展导论专题教学的方法,并阐释了可行性。田明教授的分享体现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情怀和担当,他强调要在学生心灵播下一颗种子,要积极回应青年困惑,要不断增强自身理论修养,让思政切实承担起人文引领者的角色。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茜副教授根据自身教学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做了题为《伟大也要有人懂——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的教学分享,丁茜副教授从课程概述、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出发,着重阐述读懂马克思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强调教学要注重理论的讲授和情感的交融,向参会教师做了精彩分享。

 

 

在自由发言阶段,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立江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导论专题如何导入、怎样导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要立足学生实际和时代发展现实,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杨国斌老师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教学方法,并且深入阐述了走近马克思和走进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为广大教师上好导论专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广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晶晶老师结合医学专业的实际,提出了原理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治萍老师结合抗击疫情中的国家作为、制度优势,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对这些进行了深刻阐释;武汉轻工大学尚真洁老师向参会老师们分享了自己教授导论专题的切身体会;喀什大学朱晓丽老师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向与会老师们分享了立足民族地区学生实际开展导论专题教学的经验;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严卿老师从“溯源原典、执本驭末”,“顶天立地、纵横捭阖”,“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三个大方面阐述了如何解读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其他多位老师也积极发言,畅谈感想。

指导答疑阶段,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结合教师教学分享和自由发言,提出了针对一线教师上好导论专题的三个关键,即:体现问题导向、坚持学生本位、把握理论高度,要求广大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与此同时,孙来斌教授就参会教师提出的高频次的四个疑难问题进行了解答,为广大参会教师上好“原理”课导论专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在颁奖和总结环节,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教授首先宣读了“原理”课导论专题获奖名单,广西医科大学王晶晶、桂林航天工程学院杨淑梅、武汉轻工大学尚真洁、喀什大学朱晓丽、华中农业大学吴治苹、长江大学冯华、北华大学马勇、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刘蓓蓓八位老师获得“原理”课导论集体备课会优秀教学设计奖。接着,李芳教授对备课会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本次集体备课研讨会讨论很深刻、很成功,十分感谢参会嘉宾和老师,并期待在今后的集体备课研讨会中能与各位老师们相约线下,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参与集体备课会的老师们纷纷在评论区发表留言:“从现实国情到理论反思,注重文本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感谢主讲嘉宾的精彩分享”,“深入浅出,直击学生心灵深处”,“体现问题导向,坚持学生本位,是讲好导论的关键”,“有活力的思政课堂,受益匪浅”,“这样的备课会正是我们思政课教师所需要的”!备课会结束时,几十位老师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下一次的集体备课会!”

 

 

 

(审核: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