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张娇;摄影:张亚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5月27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本科生、研究生举办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思政课党史教育系列活动之“党史大讲堂”专题讲座在一号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学院特邀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贺东航教授做客“党史大讲堂”,作题为《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地理枢纽”——党中央在上海活动的研究述评》的专题讲座,来自校内外百余位师生聆听讲座。本次讲座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贺东航教授讲到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桂子山。今天重回桂子山,倍感亲切,深情回顾了在华中师范大学工作的美好记忆。贺东航教授首先以问题导入,面向在场师生提问党中央的所在地,进而引出上海是党中央驻地时间仅次于北京的所在地。贺东航教授追溯到党的一大召开,通过一大会址、“隐语式”会议通知等带领师生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当时的上海,详细阐释了中共一大成立的背景,在上海法租界成立的原因以及中共一大形成的决议等问题。
紧接着,贺东航教授又讲述了1931年党中央在上海的面临的危急情况。他讲述了中共中央在上海的组织架构,尤其突出了在白色恐怖包围下,以周恩来为主要领导人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展开卓有成效的工作。贺东航教授还详细阐释了红色交通线在连接上海党中央、鄂豫皖苏区、闽西赣南苏区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带领与会师生回顾了1931年党在上海惊心动魄的革命历程。特别对1931年6月21日至23日党的总书记向忠发、特务工作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党中央命悬一线的历史事实作了生动的讲解。正是由于反革命势力的包围,党中央在上海日渐难以为继。而此时,活跃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地区的毛泽东、朱德等人创立了全新的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道路,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于1933年1月迁往苏区农村地区,从此中国革命主题有了新的转换。这一讲述使同学们对于党的这段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对于我们党在1931年这段惊心动魄岁月的回忆,对于青年周恩来在风云变幻、生死存亡情形下的轨迹梳理,有助于我们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有助于我们树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坚定信心。
最后,贺东航教授用视频方式播放了周恩来同志光辉灿烂的一生,从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带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放不下”与世长辞,周恩来同志坚定的党性原则和心系人民的家国情怀得到了生动的呈现。现场师生无一不深受感染,有个别同学甚至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讲座结尾环节,贺东航教授就党成功发展壮大的“空间秘诀”、新中国首都定在北平(北京)的原因等问题与参与讲座的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审核: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