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谭丽环)为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高育人的覆盖面和感染力,9月25日上午,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师师共研手拉手·同向同行育新人”集体备课会。此次备课会由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詹艺虹主持。
在教学展示环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蓓结合现实语言活动,做了题为《元音的生理分析》的教学分享。陈蓓老师以生动形象的示范、鲜活有趣的事例,对元音语音的性质、元音语音的影响因素、元音语音特征的描写进行了教学示范。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吉胜对人的意识与人工智能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做了题为《人工智能可以超越人类智能吗》的教学分享。陈吉胜老师层层设问、环环相扣,通过从人工智能的实质、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分、人工智能发展的启示三方面入手,阐明人工智能是不能超过人类意识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万莉将音乐与情感深入融合,做了题为《歌声里的中国故事——〈天路〉》的教学展示。万莉老师首先以课前作业检查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了“情韵”与“声韵”的关系。接着,通过“你眼中的中国速度”的设问,引出了本节课学习曲目——《天路》。随后,万莉老师对学生试唱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并结合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经过万莉老师的指导,学生们音色饱满、声情并茂地吟唱出《天路》,此起彼伏的热烈掌声充满1101教室。
在总结点评环节,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传与社会服务部部长、“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党支部书记徐秉国对三位教学展示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徐秉国部长指出,陈蓓、陈吉胜、万莉老师为我们带来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别开生面的“金课”展示,都非常精彩!陈蓓老师通过生动的表达,贴切生活的事例,展现了语言的魅力;陈吉胜老师以层层追问的方式,引导大家深入思考,认识人的意识与人工智能的现实关系;万莉老师借助问答式和表演式的技巧,与师生深入互动,启迪学生思考,歌声情感感染全场。最后,徐秉国部长总结道,通过“师师共研手拉手·同向同行育新人”备课会,实现了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也推进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表示,学院近年来一直探索推进“师师共研、生生共学、师生共进”三维共同体理念下思政课教学综合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后将进一步推进校内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师师“共研、共学、共进”,更好地开展“思政+音乐”分众化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携手并进、协同共研,共同提升育人实效。
(审核: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