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李语菲 赵子玉)为进一步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中心于2025年3月7日上午在文科科研楼407会议室召开第一次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中心副主任徐秉国及本学期所有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出席本次备课会,备课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韩絮主持。
备课会伊始,徐秉国主任围绕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的使命与担当,从四个方面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强化课程定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注重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二是明确角色定位,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到“四有”标准,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六要”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当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和“解惑者”;三是严守纪律要求,要严守意识形态,坚守马克思主义在课堂中的指导地位,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秩序的维护和课堂纪律的管理;四是注重教研,积极申报教育部和国社科基金项目,对课程教学的内容的方式展开研究,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课程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发挥培根铸魂的关键作用。
随后,彭菊花老师作第一次课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教学专题辅导,彭菊花从三个维度深入讲解: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阐明了教育强国建设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意义,是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二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有哪些信心和底气”,指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资源的优质平衡,都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三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提出要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彭菊花老师还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篇章。彭菊花老师的讲解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为教师们开展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撑和思路启发。
徐秉国主任在总结讲话中,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三项实操性建议:一是立足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将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中的典型案例融入课件,增强课程感染力;二是善用技术赋能,通过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智能化的成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大意义;三是聚焦“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公费师范生本研衔接政策,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 针对政策新变化,徐秉国主任特别强调,授课需紧扣教育部25号文件精神,讲清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政策调整逻辑及学生责任担当,重点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作为”,争做教育强国的参与者、实践者。
最后,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们踊跃发言,围绕“形势与政策”课课程评价体系、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整合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为进一步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思路。
本次集体备课会的成功举行,为新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深入讨论和交流,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拓宽了教学思路,增强了教学信心。学院将继续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审核 徐秉国 韩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