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时代新人”上好第一课——《基础》教研室举办2018年秋季学期首次集体备课会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18-09-10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 通讯员刘梦觉】2018年全国高校迎来“千禧一代”大学生,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用好2018年新版“基础课”教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好“千禧一代”,我院“基础”教研室于201897日下午在院二楼会议室召开集体备课会,对本学期的授课专题、教学设计、基本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了集体研讨。备课会由“基础”教研室梅萍主任主持,参与备课会的有李芳副院长、徐秉国助理、余四川、何家伟、薛惠、吴秀莲、李春火、孙清华、殷筱、平凡、刘莉莎等本学期全体“基础”课任课教师。

平凡老师首先展示了以“新时代和时代新人”为核心的“绪论”部分的授课过程。引入了新型信息化的课堂跟踪程序,并从新时代、新使命和新历程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切入主题,详细讲述了大学之道,点出新时代大学育人的任务、目标和困难,认为“基础课”应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随后李芳副院长和教研室各位教师对“绪论”部分的课程设计和重难点安排进行了讨论,分享多年的教学心得,明确“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性。余四川老师指出我们在讲授新教材的过程中也应当吸收以往的经验,在第一堂课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绪论”部分可以结合老师的个人特色,以谈做人为主线再加入新时代新内容。徐秉国老师建议在备课过程中考虑教材前后章节交叉的问题,第一课主要讲解“有担当”的部分,以交流、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为何上大学?为何学做人”。接着吴秀莲老师、薛惠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独到看法,最后采纳李芳副院长的建议,确定了“What-Why-How”的授课思路,在绪论部分重点帮助学生明确基础课是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学习基础课?怎样学好基础课?通过基础课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接着,孙清华老师采用说课的形式展示了其精心准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的章节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重难点,以培养学生“认同、自信、自觉”为教学目标,从“两个区分”、“一个前提”的角度,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个体、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明确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拓展阅读和课外实践的方式指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对孙清华老师有深度、接地气的讲述赞誉有加,并提议加入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和中国传统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最后殷筱老师展示了人生观部分的课程设计,殷老师多次提出老师应当坚信讲授内容才能够让学生信服,明确了人生观部分的重难点和突破方法,学生应该着重掌握人的本质、人生价值以及正确的处理人生矛盾的态度和方法。余四川老师建议在忠于教材的基础上以解决人生问题的方式“论人生”,青年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思维发展和做人求学之正确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人生的真相、人生与人生观的关系以及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走好人生路的方式。

此次备课会不仅深入探讨了前三个专题的授课内容,还进一步就如何把教材的章节式变成授课的专题式,如何确立每个专题的重难点,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综合考核进行了研讨,整个集体备课会持续了4个多小时,讨论热烈,畅所欲言,既让大家感觉到了上好一门思政课的不易,也增强了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为上好本学期的基础课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