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学模式,加强理论深度——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我院“基础”课教研室联合集体备课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18-10-30点击:

(通讯员:刘梦觉)1025日上午,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邱杰教授带领“基础”、“纲要”课教师一行8人,与我院“基础”课教研室进行联合集体备课。双方就“基础”课的授课形式、授课专题及实践教学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次联合集体备课活动由“基础”教研室主任梅萍教授主持,我院参与备课会的有李芳副院长、徐秉国助理、余四川、周凤琴、殷筱、何家伟、薛惠、吴秀莲、李春火、孙清华、刘莉莎、张启彬、刘梦觉等本学期全体“基础”课任课教师。

首先,徐秉国助理对邱杰院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我院特色集体备课形式和各项特色集体备课活动,分别展示了专家指导型、校际联合型、多课联合型以及专题合成型集体备课的多项成果。邱杰院长对来我院调研过程中的听课、交流和讨论活动给予高度赞扬,介绍了桂林理工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情况,即实施专题教学、教师专题负责制的教学模式,给我院思政理论课教学以深刻启发。梅萍主任也相应地对我院“基础”课的专题授课内容和形式做了详细的解读。

接着,由李春火老师进行第二专题“理想信念论”的课程展示。李老师认为应当通过导学部分调动课堂气氛,采用诗歌、故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漫谈理想信念和自身的关系,并通过对人的社会性、王国维的“三境界”解读以及习近平对新时代青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要求来导入本专题的学习。在对理想信念的理性思考中阐述理想的内涵、本质和特征;在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中解释何为崇高信念、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提升精神境界;在理想信念的实践中主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理想同实现中国梦进行有机的联系。邱杰院长表示这一专题内容丰富,紧扣教材。余四川老师表示课件中可以适当减少文字,突出重点和亮点,强弱得当的设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做好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工作,分配好讲授与学生自学的时间。徐秉国助理认为,这一专题应当比中学政治课程中的理想信念部分要更侧重理论性探讨,加入哲学上人为何要有理想、为何要有信念的探讨,进行理论深化。梅萍主任表示教学要突出重点,可以将“共同理想”作为重难点进行突破。

随后,徐秉国助理展开“中国精神论”这一专题的探讨,认为应当将原教材中“爱国主义”为主的授课思路转为“中国精神”层面的授课思路,以“女排精神”为例对中国精神做集中化和具体化的阐释,以便引起学生的共鸣;侧重对比“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结合文章《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及其评论的探讨,引导学生讨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要求,讲述经济全球化时代与爱国主义的关系,并将如何弘扬新时代的爱国精神作为重点进行突破。余四川老师表示,讲述不同时代的爱国精神的表现形式是很好的切入点,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殷筱老师结合课堂中学生自发讨论人生观形成的案例,认为从课堂讨论引入概念讲解能够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最后,由吴秀莲老师详细的展示了“崇德向善论”的课程设计,通过对“道”和“德”汉字发展史、说文解字、西方伦理学和语言学、词源、词义和概念的分析讲述道德的定义,并对道德的本质、功能以及发生作用的机制、来源和基础做了深入的理论分析,解释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对人类优秀道德资源和中华传统美德向社会主义道德转化的过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指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从人生观、人生目的、个人发展等角度综合谈“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等等。余四川老师表示,道德部分的讲述详细透彻、理论性强、资料丰富,徐秉国助理提出可以针对学生专业增添师德等具体职业道德的讲述。

本次集体备课会持续4个多小时,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邱杰院长对双方联合集体备课的成果表示高度赞扬,肯定了集体备课对提升课堂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李芳副院长表示两院以后应该多交流,我院也可以走出去,多向桂林理工大学及其他高校学习取经,不断精进教学技术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