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刘强)11月23日上午8:00,在8412智慧教室里,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伦理学会会长龙静云教授进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分享道德的相关理论。
课堂一开始,龙老师就向大家抛出了一个问题——“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道德?” 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了自己的理解。龙老师微笑着对大家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但同时又指出大家的理解还不完整和深刻,需要进一步扩充和深化。
龙老师说,理解“道德”这个概念需要从词源学上来进入。 “道”最初的意思指道路,而道路的形成有其客观必然性,故引伸为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德”可用“得”来解释,古人认为, “德”“得”相通,遵循“道”的要求而有所“得”即是“德”,而“得”又分为“外得”和“内得”:“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正因为“道”与“德”之间具有内在联系,这两个概念后来就慢慢融合成了一个概念,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理解“道德”,一方面,要认识到,道德是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维系的,体现生活意义和善恶价值并用于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更要明白:道德是指社会成员在处理人我关系是中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努力践行而形成的良好品德或德性。
接着,龙老师提醒道德的落脚点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要付诸实践。针对道德的内涵龙老师进行了以下五点深度剖析。第一,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第二,道德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之中。不与他人发生任何关系,是无所谓道德的;在动物界也不存在道德问题,不能以善恶进行评价。又解释了人类肆意猎杀动物是不道德的原因,从而深化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第三,道德也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有益的为“善”,有害的为“恶”。第四,道德发挥作用所凭借的力量不是法律、制度等刚性力量,也不是公安、司法、监狱甚至军队等国家机器,而是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第五,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它总是与行为者在实践中所做出的的奉献和牺牲联系在一起。谈到这里,龙老师激情洋溢地引用诗歌《播撒一颗道德的种子》,指出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要重在践行,于细微处见功夫,否则只能流于空谈。
之后,龙老师就‘道德的特征’为同学们展开叙述,概括出以下五点内容:第一,实然与应然的统一。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受其他社会因素制约和影响,具有现实性。但却高于现实,对现实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第二,他律与自律的统一。道德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和约束,这即他律;另一方面,个人又通过自身的道德实践和理论学习来深化对道德原则规范的理解,并将其凝结为内心命令、理想信念,从而提高其实践的自觉性,这即自律。第三,知性与德性的统一。这里的知性是指人们对道德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离开道德知识、道德理对自己行为的指导,很难做出有价值的道德行为,更不可能形成稳定的道德倾向和行为模式,即德性。道德强调知和行统一,言行一致,最后落脚于形成良好的德性或品德。第四,外得与内得的统一。即为他人而奉献和自我牺牲与自己因为为他人所作的奉献和自我牺牲而获得的满足感、自豪感的统一。第五,绝对与相对的统一。绝对性指一些道德规范不会因时间、地点、制度和文化背景而改变其性质;相性对指另一些道德规范在不同的文化、制度和时空背景下所具有的变通性。并就婚配制度将中国与南非做了比较。
最后,龙老师讲述了道德的三大社会功能。第一,道德的认识和教育功能。道德把现实世界区分为善的与恶的两个部分,教育人们明辨善恶、是非、美丑,追求高尚,扬善抑恶,从善如流。第二,道德的的规范和调节功能。一方面是通过规范对人们的行为予以约束,另一方面是通过“应该”的劝服,以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三,道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道德通过动机和情感激励,帮助人们树立远大的道德志向,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使受教育者成为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人。
龙老师的两节课内容充实,深入浅出,层层递进,逻辑严谨,哲理性强,同时又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进一步解析当下的道德现实。不仅如此,龙老师还引用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托尔斯泰的《复活》等著名文学作品和诗歌来对自己讲授的内容进行论证,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认真听讲和思考。整堂课既有理论方面的深刻分析,又有师生间的有充分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讲到“集小善成大德”时,龙老师引导全班同学集体背诵荀子的《劝学》,更是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引起了全场共鸣。下课的钟声响起后,同学们意犹未尽,还沉浸在龙老师所引发的意境之中。
讲座结束后,薛惠老师总结道: “感谢龙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次精神盛宴,使我们对道德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建设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既要树立重小事,管小节的私德,更要树立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大德,做德才兼备的时代青年。”
同学们对这短短的两节课也是颇有感触,积极发表各自的感想:有的同学说:“今日,在听了伦理学界的大咖龙静云教授的精彩课堂后,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对于‘道德’一词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道德对于一个社会是相当重要的,倘若一个人没有道德,只考虑自己而不顾他人,那么这样的人轻则令周围的人感到困扰;重则会危害社会。”还有的同学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争做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使他人和社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