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白玛德庆)3月9日,“践行初心筑信仰,扎根基层话新篇”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寒假社会实践成果分享会在8511教室举行。本次分享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求真学习发展中心主办,2023级辅导员韩絮老师出席活动,2023级全体学生参加活动。
第一位分享者张仁轩同学通过观察零工的工作时间、与不同类型的工人聊天访谈以及将工人的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进行对比等方法,对洛阳市牡丹桥零工市场进行调研,探寻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并提出相关建议。他提出要优化服务、提升权益保障,为零工市场注入温暖。这不仅是一次调研,更是一场对“民生无小事”理念的践行。
第二位分享者郑景升同学在寒假期间通过访谈当地基层执法队伍,发现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公安局墙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标语,让他对执法队伍有更深思考。他提出基层执法者应听党指挥,作风优良,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公平正义,严守法律底线。基层执法队伍建设责任重大,执法者需牢记使命、提升素养,重塑公信力,营造法治社会。我们期待基层执法队伍以更公正的形象,守护社会安宁。
见证乡村振兴,探索基层发展。第三位分享者吴林炽同学实地前往北大镇实地考察,对当地的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游客等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各方在活动当中的角色、诉求与收获,亲身感受基层治理的新变化。她提出,北大镇应该完善配套设施,将基础设施升级作为发展的重点任务。不仅如此,还可以根据北大镇自身的地理优势,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延长产业链。这次实践让她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力量,也让我们明白:国家政策为乡村发展指明方向,而我们,就是这份力量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百年家国梦,三代赤子心。第四位分享者卢思颖同学向我们介绍了她的家族史。寒假期间,她访谈了她的亲人们,记录下这段家族史并向我们分享。在桂东南的青山绿水间,一个家族的百年故事,映照出共和国的成长轨迹。从土地革命的红色火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青春奉献,再到改革开放的教育坚守,三代人用奋斗诠释“永远跟党走”的信仰。这个家族的百年历程,是个人奋斗融入国家需求的生动写照。新时代的我们,应传承先辈精神,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章!
爱心早餐,温暖寒冬。第五位分享者王丹冬同学在寒假期间来到河南省濮阳市龙都爱心粥屋,开启了一场温暖的志愿之旅。他通过组织爱心早餐服务、送出新春祝福以及免费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与孤寡老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爱心早餐传递着爱心。一杯粥,传递的不仅是温暖,更是社会的关怀与善意。点滴善举,汇聚成爱的暖流,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最后一位分享的同学是刘媛。寒假期间,刘媛同学围绕“大学生的休闲图景与价值引导”展开调研。她以马克思主义休闲观为理论基础,分析大学生的休闲现状,提出了自我赋能、校园支持和社会协同的引导路径。这次调研不仅为大学生的休闲生活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休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让休闲成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锻炼,更是一场成长之旅。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以青春之力服务家乡,这不仅是一次能力的提升,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感谢每一位同学的分享,让我们一起用行动书写青春,为社会添彩!
(审核: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