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冯代昕 刘婧蕾 王思齐)用青春点亮希望,以行动传递温暖。7月2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红心"实践团共32人赶赴钟祥市石牌镇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开展"三下乡"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针对留守儿童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课程。
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特色课程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青马红心实践团成员孔杰、聂倩婷、郑文彬以“缅怀先烈、勿忘国耻”为主题,为青少年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课程围绕“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日军蓄意侵略的罪证、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以及事变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展开,通过真实的历史文献、生动的影像资料和互动问答,实践团成员引导六年级同学深入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始末,感受佟麟阁、宋哲元等抗日英雄“马革裹尸,以死报国”的壮烈精神。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课后感想:“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七七事变”不仅是历史的伤痛,更是民族觉醒的起点。我们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晴计划——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
以彩塑型,童心寻光。为帮助一二年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快乐成长,青马红心实践团成员王浩骅、黎倩雨和祁文钰精心策划“认识自我,拥抱成长”主题课程。课程立足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为载体,为孩子们搭建探索自我的平台。通过贴合儿童心理的创意表达和轻松互动,引导孩子们慢慢发现自己的小特点、小优点,同时学会看到身边小伙伴的闪光点,在温暖的氛围中建立对自我的积极认知,感受与人相处的快乐。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更加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培养自信的好品质,这有助于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力量,助力他们在成长中接纳真实的自己,成为更棒的自己。
职引未来——自我认知与职业探索
视界始开,职海初探。青马红心实践团成员汤伊璐、马诗雨,为三年级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关于社会职业的深度探索之旅。课程以一段充满烟火气的职业概览视频拉开序幕,引导孩子们认识了从教师、医生到非遗传承人、电竞教练、网络主播,乃至石牌镇特有的“豆腐郎”、古镇导游等传统、新兴及本土特色职业。在职业扮演环节中,孩子们抽取职业刮刮卡,开启沉浸式体验:“我是石牌豆腐体验馆讲解员,带您见证千年豆香!”一位男孩昂首挺胸模拟讲解,在角色扮演中用稚嫩却真诚的语言感受着不同职业的社会价值。
课程尾声,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一起设计理想社区,围绕石牌镇切实生活展开头脑风暴。马诗雨表示:“正如我们将劳动教育扎根乡土,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也能照亮他人的那束职业之光。”
青马红心实践团秉持“志愿始于心,奉献在于行”的理念,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开展系列素质课程,为当地学生带去知识与欢乐。实践团成员们用所学回馈社会,在奉献中成长,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审核: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