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青马红心实践团到钟祥市石牌镇开展实践调研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5-07-08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冯代昕 刘婧蕾 王思齐7月2日至8日,华中师范大学青马红心实践团共32人深入钟祥市石牌镇开展实践调研。本次调研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为主线,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一手数据,力求以青年视角为乡村振兴实际发展注入思政新动能。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扎根一线,面向石牌镇不同群体进行深入访谈。向基层党员展开交流,了解群众工作开展情况与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同乡村教育工作者探讨乡村教育现状及思政课程开展成效;和当地居民共话生活变迁、了解政策普及情况;与支教大学生交流实践体验与基层教育实际需求。

依托调研成果,实践团队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如下针对性建议。一是强化思政教育的社会育人功能,高校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整合优势,通过理论宣讲、文化浸润、价值引领等多维路径,在乡村场域形成统一的思想阵地,引领广大青年将国家战略目标转化为个体行动自觉;二是发挥思政教育的主体引领作用,重点瞄准乡村少年儿童,依托现有资源,将爱党爱国教育、劳动价值观培育融入日常课业辅导,在知识传授中为青少年群体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思想根基;三是强化思政教育的情感凝结效能,深化情感认同教育,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进而形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闭环。

通过此次访谈,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实践团成员孔杰谈到,在与当地居民交流中,看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乡村发展的迫切需求,更加意识到高校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更要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强劲动能,通过思想引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实践团成员刘婧蕾表示,访谈中发现乡村振兴既需要产业、技术的支撑,更需要思想观念的更新,高校应发挥思政教育优势,帮助村民树立发展信心、拓宽视野,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国情社情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实践团成员王冰洁则认为,此次访谈搭建了校地沟通的桥梁,印证了思政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未来需进一步探索高校与乡村的长效合作机制,让思政教育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们见证了当地居民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多元探索和对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助力的热切期望。成员郭爽爽表示:“本次调研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更是推动思政小课堂对接社会大课堂的有益探索。我们将持续跟踪石牌镇发展,以智慧与热忱将研究成果镌刻在荆楚大地!”

(审核: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