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她”力量 绽放不被定义的“她”——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七期女大学生暨“三八”妇女节师生午餐会顺利举办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5-03-11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刘楚琦 李欣)3月7日中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汇聚‘她’力量,绽放不被定义的‘她’”第七期女大学生暨“三八”妇女节师生午餐会在桂香园三楼桂花厅顺利举办。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吴建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主席周莉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邵莉莉、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李欣、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联络员韩絮和十四位来自不同年级的心理委员、心理站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本次午餐会,活动由李欣老师主持。

午餐会伊始,韩絮就“马老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基本情况进行汇报。她强调,要注重实际、实践、实效和实用,从夯实预防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打造精品活动和拓宽宣传渠道四个方面入手,深化“全员心育”模式,优化分级分类的心理服务机制,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为构建阳光校园、护航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更有温度的心理支持,力求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向更深层次、更优效果的新阶段。

随后,各支部心理委员以“如何做好心理工作”为主题进行经验分享和提问交流。2024级本科生何懿然表达了做好心理工作要多留心、多倾听、多沟通的体悟,并就以宿舍为阵地推动心理健康活动开展的经验进行分享;2022级本科生袁晓雯指出目前部分大三同学面临对“考研”和“考公”两条道路选择时,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她强调要用温暖的语言和行动帮助同学们走出不确定性的焦虑陷阱;2022级本科生夏察传递了同学们对于日常心理问题反馈渠道的多元需求,并且对于学院设立“树洞信箱”“电子信箱”等提出建议;2024级硕士研究生江伟从四个关键词——“倾听者”“观察者”“桥梁者”和“学习者”总结了开展心理工作的心得体会。2023级硕士研究生姚精茜提出要从保持同理心、坦诚相待和提升专业素养入手,逐渐拉进与同学们的心理距离,并且提出“面对繁忙的研究生生活,如何与同学们进行高效且深入的沟通”的困惑。其余心理委员也分别就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经验进行了踊跃的发言。

接着,周莉莉就同学们的困惑和建议进行针对性的回应,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分享与学生进行沟通的经验。她强调,女生作为心理委员,具备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加细腻的同理心,这是女生所拥有的独特“她力量”。做好心理工作要从建立情感链接、保持同理心和真诚待人多方面入手,与同学们保持舒服自然的关系。她还对心理委员们提出寄语:一是要正确定位自身的心理工作,做到助人助己;二是坚持力所能及,争做情绪变化的“传声员”,不做一味储存坏情绪的“垃圾桶”。

最后,吴建成对本次午餐会进行总结点评。吴建成不仅对华中师范大学心理中心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规划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而且对心理委员如何开展好心理工作提出指导建议。她指出,心理委员要在主动倾听的基础上,做到自觉的传播和适时的寻求帮助,并且号召大家积极关注和反馈同学们对于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的态度,及时了解大学生们的心理动态。与此同时,她积极鼓励女大学生自由地探索、勇敢地表达自己,勇于不受传统定义的限制,活出真实、多元、精彩和美丽的自我。

 

此次午餐会搭建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拉进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凝聚和绽放了不被定义的“她力量”。同时,午餐会也为学院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和心理需求提供渠道,为学院深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活力。截至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女大学生午餐会已经持续举办至第七期,活动通过“实”的内容、“活”的方式、“鲜”的语言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走向深入,持续唱响“她力量”好声音,组织动员女大学生争做自己的代言人、追梦的奋斗者和时代的书写人,希望每一个“她”都能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巾帼风采!

(审核: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