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马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做研究是把思政课讲深讲透的重要基础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4-07-29点击: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孙永祥 邵彦涛)如何将通识教育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有效融合,让学生在第三学期的学习中信念更坚、感悟更深、视野更宽、本领更强?2024年第三学期,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有道理又会讲道理”的主题举办第三学期卓越能力训练周,陆续开展了逻辑思维培训会、创新创业培训会、求真论坛(校友讲坛)、求真论坛(企业家讲坛)、学术论文写作专题、教学能力展示、社会调查能力专题、思政名家面对面以及教学语言艺术专题等十一场系列活动,为马院学子提供提升锤炼卓越学识、卓越技能和卓越人格的平台,以切实塑造“有道理又会讲道理”的新时代思政“大先生”。 

  以理服人 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厚度

  没有学术的教学是空洞的,运用学术讲道理,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做研究是把思政课讲深讲透的重要基础,怎样做好研究是常说常新的话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专题”培训会上,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程仕波提出了“颜值”“言值”“研值”三者统一的学术论文写作思路,鼓励学生们从问题意识的凸显、语言素材的积淀和逻辑思维的变通三个方面着手,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逻辑思维是教育者、研究者必不可少的思维能力。在逻辑思维培训会上,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荣在《思维课堂的对话式教学》中,提出了“有学历不等于有逻辑”的独到见解,鼓励同学们进行对话式教学,掌握逻辑力量,真正做到以理服人,而非以势压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厚度,让思政课教师成为讲台上一道有思想的风景。

  在创新创业培训会上,浙江师范大学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张晶在题为《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卓越人才培养》的报告中表示,思政课并非躲在小楼里的“纯学问”,乃是引领青年探索世界、改造社会的“大学问”,需要未来教师有创新思维能力。要以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卓越人才培养,善用社会大课堂,不断提升自己的治学精神和科研能力。

  在社会调查能力专题培训会上,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王寓凡强调,为把道理讲透,需要回应学生的兴趣关切与思想困惑,善于以问题为驱动展开“学理”阐释。他以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应用为题,通过细致生动的案例分析讲解问卷的使用技巧,鼓励学生主动关注社会问题,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疑惑与矛盾,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

  “思政课所讲道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思政课所讲道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要把握好思政课讲道理与求真理的关系,不断感悟真理魅力,讲出真理味道。”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如是说。

  引导学子学习培育健全人格

  思政课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照亮者”和“引渡人”。也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不仅要有卓越的教学技能,更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这对于讲好道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学期开设了两场校友专场和一场企业家专场,充分发挥知名校友的人格力量,引导学子学习培育健全人格。

  在校友讲坛第二期中,该校1983级校友宋谨带来了一场题为《听风吹过的声音》的报告,讲述了她本人以及她身边的三位朋友的人生故事。通过这四个人生故事,宋谨启发在场师生将教育事业作为信仰的一部分,提升人生成长的自我内驱力。

  在校友讲坛第三期中,该校1980级校友刘粤平带来了题为《关于认知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讨论》的报告。刘粤平结合自己在教育领域和企业管理的丰富经历,分析“人才”的定位。他提醒学子要重视教育测量与认知能力,跳出传统考试的局限,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多方面评估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综合育人能力。他还指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的手段、方式等愈加丰富,但教育的主体功能没有改变,教育者需要运用独立性、创新性思维来重新审视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创新性人才。

  在企业家讲坛第二期中,湖北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彭池带来了题为《三行说:创业者知行·修行·执行的思考》的报告。他提出了“三行四念”的架构,强调青年人要处理好知行关系,尤其是提升执行力,躬耕当下,展望未来,做到心中有道,不忘初心,讲好道理,守正创新。

  通过教师人格魅力来展现真理的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真理的魅力要通过思政课教师人格的魅力来展现,唯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感染人、才能讲好道理。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思政名家面对面”活动上,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副校长吴绾茹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做到“四个统一”,弘扬师德师风,培养高尚的人格素养。

  武汉市武昌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黄志平老师通过“新教材、新理论、新课堂、新方向”四个方面分享了他对新时代思想政治课发展的思考。他强调,要明确思想政治课各学段的育人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教材内容的深度结合,让思政课既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

  第三届全国青教赛全国二等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十一初级中学教师汪帆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指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秘诀是做一个有“热爱”的老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自身发展需求,抓住黄金时间努力奋斗。

  华中师范大学校友、湖北省水果湖第二中学教师刘力欣带来了题为《从教学技能到教学艺术——聊聊三尺讲台那些事》的分享。他认为,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要将思政课扎实的教学技能升华为引人入胜的教学艺术,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他提出,“恰当的口头禅、言简意赅、语速适中、音量适宜,是提升课堂吸引力的关键”。

  “思政课是讲道理的课程,必须依靠真理的魅力来讲道理,而真理的魅力又要通过思政课教师人格的魅力来衬托和支撑。”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认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讲好道理重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散发,要成为思政“大先生”,卓越学识、卓越技能和卓越人格必须同时并举。

原文链接:中国社会科学网:做研究是把思政课讲深讲透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