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网讯(通讯员 王丹竹 陈凌继霄)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不断创新思政课集体备课模式,探索了在全国有较强引领示范作用的“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集体备课新模式。学校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已形成的专家指导型、校际联合型、多课联合型等集体备课模式基础上,探索了“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集体备课新模式。这种备课模式下,针对同一门课程、同一个专题,邀请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展示及教学思路讲解,针对重难点问题,群策群力、共同研讨,形成针对本专题的授课共识,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
10月10日,来自空军预警学院、武汉大学等8所高校的基础课教师,同华中师大基础课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针对基础课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会。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劲松以及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梅萍依次进行了教学思路讲解和教学展示。
10月20日,“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研讨会(第二期)在华中师大科学会堂举行。来自空军预警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全国15所高校的50多位教师及华中师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团队的全体教师共同针对“原理”课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庞培培、荆楚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祖峰、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世鹏三位教师针对“原理”课第一章进行了教学思路、教学设计讲解并选取重要的教学节点进行了展示。三位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将生活实际与哲学相联系,启发学生去思考哲学问题,从而让学生爱上“原理”课。与会全体老师也针对第一章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重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11月2日,来自海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武汉市第十一中学等来自全国各地的37所大中学校百余名一线教师齐聚华中师范大学,参加“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思政课集体备课研讨会(第三期),围绕“原理”课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开展备课研讨。武汉大学夏建国、青海大学徐立江、华中师范大学王玉梅分享了第二章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并对相关教学要点进行了教学展示。与会教师紧密围绕第二章的专题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激烈的研讨,并对教学重难点形成了共识。
“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思政课集体备课模式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有效举措。华中师范大学“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研讨与传统备课会有明显不同。一是参与人数多。自首期举办以来,深受思政课主管部门领导和一线思政课教师的喜爱与好评,参与的学校数、教师数屡创新高。二是覆盖范围广。因面向全国一线思政课教师举办,与会教师之中既有高校的,也有中学思政课的;既有来自部属高校、省属高校的,也有来自市属高校、民办高校的;既有来自军事院校的,也有来自地方学校的;既有本科思政课的,也有专科思政课的。三是主题针对性强。每期集体备课研讨聚焦于某一门思政课的某一章节,深耕教材,弄懂弄通教学内容,落实落细重点难点,目的与过程并重、内容与方法并举,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旨在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对一线思政课教师如何备好、上好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原新闻链接:http://www.dangjian.cn/djw2016sy/baiqiang/201911/t20191106_5309945.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