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建;杨足仪《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1.02.15)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新年伊始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极大地考验着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时不我待,要实现伟大目标,共产党人必须发扬新的伟大斗争精神,进行伟大实践。500年的社会主义演进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表明,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这个进程中,要旗帜鲜明地发扬斗争精神,进行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管党治党实践中多次强调“伟大斗争”。在2017年的“7·26”重要讲话中,他首次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包括伟大斗争在内的“四个伟大”的号召,充分彰显了伟大斗争的重要性。在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更加深入地阐明了“四个伟大”的内容和相互关系,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P15-16)。在2019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2],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共产党人进行斗争的必要性和斗争策略。
可以说,斗争精神已经成为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我们要正确认识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的基本内涵与鲜明特征、理论与实践依据及实践要求,从而坚定信念,提高斗争本领,顽强拼搏,不断夯实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提高党和国家的治理水平,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一、 新时代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鲜明特征
斗争广泛存在于矛盾之中,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共同推动事物的持续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文明的演进史,就是一部人类同自然、同自身矛盾的斗争史。而斗争精神是人类在斗争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类社会所取得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是建立在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基础之上的次生形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是人类发扬斗争精神的反映、体现与结果。因此,只有理解与把握斗争精神的内涵与基本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新时代共产党人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要科学地把握斗争精神的概念,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斗争”指的是什么。在人类的思想史上,人们对“斗争”概念的认识,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把斗争视作温和的辩论或争论,也有人将其与“争强斗狠”联系起来,甚至将其与你死我活的激烈的政治斗争或阶级斗争等同起来。对斗争概念的这几种理解,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其认识至少不是全面的,起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斗争”的理解与把握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看,斗争就是人们使用揭露、批判、争辩、争斗甚至战争等手段和方式维护特定利益的行为。它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人的思想等领域。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中,斗争是由于矛盾的普遍存在而存在的,因此可以说矛盾没有消失,斗争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消失。人们为了解决社会矛盾,必须诉诸于矛盾斗争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3(]P15)。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也是从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跨越的桥梁。因此也可以讲,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决定着斗争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
新时代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就要发扬主动作为的实干精神,秉持勇于作为的担当精神,注重培养批判精神与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值得指出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的“斗争”,绝非是指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所高扬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斗争”,因为那是一个被歪曲和简单化理解的政治范畴的“斗争”概念,曾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如今应该将“斗争”理解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措施、方式方法和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勇气、一种品质、一种责任和担当”[4],它是一种哲学上的或者是方法论上所指称的概念。不应将两者等同起来看待。
厘清楚“斗争精神”的涵义之后,还需要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鲜明特征。从其内涵和表现来看,至少有以下三个特征。
1. 实践性
斗争精神的实践性体现在其产生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上。从产生上来看,斗争精神发轫于事物普遍存在的矛盾之中,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斗争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方式。人类社会就是在不间断的矛盾运动中接续演进。斗争展现了人类在矛盾冲突面前不畏艰难、奋勇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面貌,正如有学者所提到的,斗争精神体现了“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思维状态、思想品质、精神面貌”[5]。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宝藏,更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品质。从作用的发挥方式上来看,斗争精神也需要在实践当中彰显。只有在实践当中敢于斗争和擅于斗争,才能凸显斗争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使命,新使命要求有新担当。在此新的历史方位中,中国共产党人要发扬斗争精神,以扎扎实实的行动,敢于担当与作为,勇于迎接挑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2. 时代性
斗争精神的发扬深受时代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每一个时代的主题和境遇都不一样,它们限定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时代任务和限度。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时代任务和目标,必然要与特定时代的特征紧密结合,而不可能超越现实的时代环境。正如流沙河在《理想》这首现代诗中所描写的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一样,它们在饥寒、温饱、离乱及安定等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含义与特征。发扬斗争精神,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也展现出不同特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在社会主义演进的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斗争的形式和内容因受到时代主题、党的政治使命、政治任务、政治环境以及敌对势力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在充满荆棘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共产党员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凸显出斗争精神的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正处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到了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就愈加复杂。这样的时代特征、使命和严峻环境更加要求我们必需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迎难而上,“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3(]P8)。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时刻充满斗争精神,无疑是中国共产党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重要保障。
3. 长期性
斗争的长期性与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艰巨性紧密相关。人们不仅在过去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来劈波斩浪,在当下也需要斗争精神来冲破艰难险阻,战胜复杂境况,将来还需要用斗争精神来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如果人们满足当下、骄傲自满而止步不前,不注重保持和发扬积极向上、奋力拼搏、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共产党将会因为不能及时化解前进中的矛盾与冲突而逐渐颓败,最终也将不能给人民、历史和时代交出满意的答卷,违背自身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P1)从1921年建党,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仍需清晰地认识到,新中国建立在一穷二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的基础之上,虽然历经7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我们只是比以往的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个伟大目标,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在此关键时刻,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理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持续奋斗,而绝不能麻痹大意,误以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二、 新时代共产党人斗争精神形成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斗争精神”一经提出,就受到众人的瞩目和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的论述,展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有着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1. 发扬斗争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实践观的需要
众所周知,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它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科学揭示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其“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6(]P155)。可见,唯物辩证法擅于从事物矛盾运动的视角,探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问题”[7]。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无疑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发扬斗争精神。因此,秉持矛盾的斗争性观点和斗争精神,是科学认识矛盾、正确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论要求。
此外,发扬斗争精神还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鲜明的实践性。从发展历程来看,斗争精神始终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展和壮大的艰辛历程。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彰显了自身科学理论的魅力,也在实践当中经受住了检验,获得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这也正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多次阐明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一观点。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继续坚持实践的观点,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继承和创新发展中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2. 发扬斗争精神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
政党执政需要遵循一定的政党执政规律,它是“政党在执政实践中必须遵循与恪守的必然法则、价值判断与诉求,涉及执政宗旨、立场、目标、基础和体制等多方面”[8]。中国共产党在成立至今的10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探索和总结了许多执政规律和执政经验,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规律就是要始终保持斗争精神。可以说,斗争精神与我们所取得的诸如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两弹一星、改革开放等伟大成绩密不可分。没有斗争精神,我们将无法“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9],而将一事无成。
在新时代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等挑战。党员干部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党组织缺乏斗争意志,无法真正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个别党员同志甚至得了“软骨病”,热衷于当“好好先生”,搞一团和气;有些党员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不敢坚定立场和原则,将责任和担当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些都是忽视斗争、不愿斗争甚至不敢斗争的表现。久而久之,这些人就会因丧失斗争精神和意志而演变成为人民群众眼里的“贪官”“庸官”“昏官”和“懒官”,这严重消解和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光辉形象,危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发扬斗争精神,革故鼎新,优化组织关系和体制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
3. 发扬斗争精神是新时代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0](P196)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P19),这无疑对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1(]P4)。
当前,我们取得的成绩巨大,但同样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例如经济社会领域利益固化、教育资源分配地区差异拉大、社会贫富差距呈拉大趋势、生态环境污染态势尚未根本扭转、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和就业压力大等问题突出,而在政治领域方面,贪污腐化、官商勾结、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等等。毫无疑问,这些挑战的存在,往小里说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感受,削弱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获得感、幸福感,往大里说会消解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公信力的信心,最终导致民心的倾斜甚至丧失。自古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得到民心,就得要认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深刻道理,要从大局着眼,关注小处,防微杜渐,就要敢于和危害国家政权和主权安全、损害人民利益及改革顽疾的思想与行为作最坚决的斗争。为此,共产党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紧迫的危机感,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新时代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的现实价值
新时代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坚定“四个自信”和科学应对复杂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 有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斗争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对于共产党人提高斗争本领,提升斗争实效具有显著作用。它既是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重要人格,也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历史地看,缺乏这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共产党人就难以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无法继续推进社会的发展与持续进步,没有这种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惧流血牺牲、甘于奉献的斗争精神,共产党人也就无法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党的执政风险依然存在,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风险。崭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展现出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应当认识到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如果自身不够强大和健康,就难以化解各种执政风险。发扬斗争精神,让共产党人时刻保持清醒的斗争意识,及时了解和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斗争重要性、斗争领域、斗争方式、斗争力量、斗争难度和烈度、斗争成效、斗争主体、斗争依靠力量等方面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在不断发现新问题的基础上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斗争意识及斗争本领,从而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及实现党在新时代的使命提供坚强保障。
2. 有利于坚定“四个自信”
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展现了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理性思考,以及为人民谋利益、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责任担当。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
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现实要求。也只有在此过程中,才能不断抖擞精神、铆足干劲奋发有为,以更加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鼓舞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奋力拼搏,在拼搏奋斗中坚定“四个自信”。
自苏联解体及东欧剧变之后,国际舆论场纷繁复杂,唱衰中国的腔调此起彼伏,从未停歇,更有甚者,大肆宣扬所谓的“中国崩溃论”和“中国社会崩溃论”。在我国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或遇到困难时,这些极具蛊惑人心的错误言论极易影响和干扰判断能力较低的人,或者被恶意搞破坏的人借题发挥,造成人心慌乱。新时代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勇于亮剑,既可以对这些错误言论作出坚决的反对和抗争,也可以展现国人的良好精神风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从而增强和坚定“四个自信”,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再创新的辉煌。
3. 有助于科学应对各种复杂挑战
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小不断走向强大的法宝,也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生生不息的关键。有了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才能够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才能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够一往无前,不怕牺牲,才能够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发扬斗争精神,绝不是说要盲目斗争,而是需要讲究斗争策略和斗争技巧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斗争是一门艺术,要擅于斗争”,更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9]。进行斗争需要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和全局环境的变化来灵活运用斗争策略,以扩大斗争成效;要注意发动人民群众,调动可以调动的斗争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起来的斗争力量等等。斗争技巧的掌握对于斗争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技巧的运用关键在人。共产党人唯有将坚定的斗争精神和丰富的斗争技巧结合起来,敢于斗争,才能不断积累斗争经验,获得更大的斗争成效。
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挑战,只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掌握斗争技巧,才能冲破层层阻碍,科学地应对这些复杂的挑战,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四、 新时代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要求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已过去三十年,但其教训至今仍有警示作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由多方面的、复杂的因素造成,但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是,执政的共产党人因迷失了斗争方向而放弃了斗争尤其是放弃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致使西方长期谋划与实施的“和平演变”阴谋得逞,最终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地位。究其原因,这与苏联共产党后期的斗争精神淡化、斗争意识不强、政治立场不坚定及斗争策略丧失等密不可分,以至于在国家的危机时刻“竟无一人是男儿”,这值得中国共产党人警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决不能停留在口头说说而已,而应当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探索,新时代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主要有以下四条实践路径。
1. 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正确的斗争方向
方向直接决定我们的实践能否取得成功。正确的方向会使我们顺利达到成功的彼岸,而错误的方向则会使我们陷入歧途而遭受重大损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9]也只有坚持正确的斗争方向、斗争立场和斗争原则,共产党人才能够进行伟大的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共产党人要旗帜鲜明地同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稳固的各种思想和行为作坚决的斗争,要毅然决然地向损害我国核心利益的行为宣战,要毫不犹豫地与损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风险挑战斗争,要站稳守好我们的意识形态阵地。在具体的斗争实践当中,共产党人要注重夯实斗争的群众根基,为此要紧紧依靠人民,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谋幸福,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的标准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2. 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
在不同的年代,斗争会有不同的形式。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斗争就意味着流血牺牲;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斗争就意味着付出与奉献。斗争精神,既是一种精神状态,更象征着一种思想认知和行动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距离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也还需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绝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恶化、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等,这些艰难险阻制约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也考验着共产党人的智识、意志和担当。为此,共产党人应充分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性,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丢掉幻想,敢于担当和斗争,注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坚守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敢战敢胜,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为应对风险挑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 增强斗争本领,及时调整斗争策略
第一,要重视理论学习,强化斗争底气。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2(]P11)在他看来,要想取得斗争实践的成功,理论这个“批判的武器”与实践这个“武器的批判”是密不可分的,并且“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2(]P11),当理论为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必定能够在改造实践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转化为物质的强大力量。可见,共产党人要注重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注重对作为科学的、人民的和实践的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第二,要注重斗争实践和历练,增进斗争锐气和底气。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在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中,不断积累斗争实践经验,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维能力,学会用唯物辩证法来探索社会发展和斗争实践的客观规律,从而科学预见斗争形势的发展趋势,正确决策与应对,从而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争取更大的斗争成果。
(作者李国健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政治哲学研究;杨足仪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