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升级版”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1-05-26点击:

“升级版”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何家伟 李超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要求,坚持有序衔接、平稳过 渡,在严格落实脱贫地区“四个不摘”要求基础上,合理调整选派范围,优化驻村力量,拓展工作内容,逐步转向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全面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如何认识驻村帮扶形成的有益经验?如何推进驻村帮扶制度的改革创新?这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 题。

 

驻村帮扶制度的重要意义

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的步伐。驻村干部是带领农村贫困地区走向脱贫致富道路的生力军。各地驻村干部协助农村基层组 织开展各项扶贫工作,宣传和解读脱贫攻坚的政策方针,确保各项扶贫脱贫政策落到实处;引入社会力量助力完善贫困村基 础设施;引导开发特色产业,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等。驻村干部多措并举把帮扶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 步伐,驻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脱贫成效。

提供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平台。贫困地区是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驻村帮扶有助于强化干部的责任担当,是新时代干 部队伍建设的有效平台。在对湖北、广西、甘肃14000余名驻村帮扶干部和队员的问卷调查中,78.66%的驻村帮扶干部和队 员认为,通过驻村帮扶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71.24%的驻村帮扶干部和队员认为,通过驻村帮扶提高了执政党治理能力和水 平。实践证明,驻村帮扶制度的实施激发了广大驻村干部的新作为新担当,他们在驻村帮扶中经受考验,砥砺自我,工作能 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驻村帮扶的重要任务。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发挥“领头人”作用,建 强村“两委”班子,从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协助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务实高效的规章制度,积极培养热心脱贫攻坚事业的积极分子,优化基层党组织队伍结构。驻村干部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完善了基层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为精准脱贫打造了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搭建了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在驻村扶贫成效考核中,群众满意度是衡量驻村干部是否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标准。广大驻村干部切实了解民意,办惠民实事,把群众路线贯彻到驻村帮扶工作中,赢得了农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

乡村振兴战略下驻村帮扶

制度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驻村帮扶机制的工作要求。从现实来看,驻村帮扶制度在权责匹配度、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内生性发展动力等方面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力促驻村干部权责一致。可以考虑制定相关保障驻村干部权责一致的文件,根据驻村干部责任清单,落实驻村干部权力清单制度,促进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推动治理良性互动。驻村工作队要与村干部形成良好合作互动关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要正确进行角色定位,加强与 村干部的沟通交流,团结协作;推进驻村帮扶工作机制从“嵌入”转化为“融入”,让驻村工作队真正融入村庄治理共同 体,实现驻村帮扶机制的自然融合。

优化驻村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将驻村干部的提拔和晋升机制真正落到实处,适当提高驻村干部的薪酬,出台并真正落 实驻村干部的优惠政策,宣传驻村帮扶事迹,加强精神激励,提升驻村干部的成就感、自豪感与使命感。

健全“造血式”驻村帮扶机制。驻村干部要拓展变“输血”为“造血”的工作思路,努力把本地干部打造成一支巩固脱 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永不走的工作队”。要继续开展志智双扶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驻村干部要重视通过扶 志去激发群众的自力更生的意识。积极引进教育资源和项目,动员社会组织进行教育志愿服务或提供教育资助。要加强与新 乡贤的联系沟通,培育乡村新型内生力量。在实施内生性扶贫策略过程中,要建立“能人型”乡村治理融合机制,引导并主 动邀请受到当地村民敬重、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贤能人士参与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治理事务,通过形成内生力量与外 生力量的最大合力来推动乡村振兴。

总之,减贫治理和乡村治理同步推进是谱写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的关键。延续驻村帮扶力量,就要破除驻村帮扶制 度的壁垒,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驻村帮扶制度,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 美好。

 

(作者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