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百年求索·文化讲坛 | 董尚文教授主讲道成肉身的哲学意蕴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2-06-13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李清华 摄影:殷淑霞)610日下午,由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心智与人工智能的价值性研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承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会、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以“道成肉身的哲学意蕴”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董尚文教授担任主讲人,华中师范大学哲学系王世鹏教授担任主持人。我校部分教师及本、硕、博学生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董尚文教授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哲学学院院长,第四届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和文科分委员会主席,教育部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大学中世纪哲学研究院院长。

主讲人2

会上,董尚文教授就“道成肉身的统一”主题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分别从“道成肉身”的语言文化背景、相关的哲学概念以及运用“隐喻”和“类比”的方法进行解读以及“道成肉身”的核心等方面进行讲述。

首先,在讲述“道成肉身”的语言文化背景时,董尚文教授基于史料,按照时间的顺序简述语言哲学史的发展,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加以阐述。他从中指出:上帝具有无限性,人是有限性的。”在讲述“道成肉身”时,他以讲述神话故事进行代入并指出:“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摄取了肉身,实施拯救世人的计划。”他在讲述“道成肉身”的相关概念时,从史料出发追本溯源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和讲解,他指出:“这里的话语不是指口头表达的语言,这里更偏向于内在语、精神语。”

随后,在讲述运用“隐喻”和“类比”方法解读时指出:“隐喻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同时喻体和本体之间是有相似性的。”通过举例子提出问题“自己的心灵怎么产生观念,又是怎么表达出来的?”他指出:“其中包括理智产生观念的过程和阐述观念的过程,理智产生的观念是纯精神体。这里的观念是灵魂,声音是肉体,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就是肉身化的过程。”通过类比进行讲述,使抽象的概念通俗易懂化。在讲述“道成肉身”的核心时,他指出:“核心是摄取肉身,并不是指转化。摄取凸显出主动,将被摄取的物质据为己有、为我所用。摄取者与被摄取者同化、合为一体。”“实体是形式与质料的结合,统一是意义上的结合。”最后,他总结对于“道成肉身”哲学观念的解释,很多都是运用隐喻和类比的角度,强调的并不是逻辑意义上的讲真,而是实践意义上的真理。

学生2

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着“三位一体”中“圣灵”、“人格同一性问题”、“二元论”等概念性问题进行了提问,董尚文教授结合史料和生动的案例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回答,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

主持人

讲座最后,王世鹏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对董尚文教授的倾情讲授表达了感谢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讲座内容富有思想性和启发性。讲座中董尚文教授以渊博的知识、生动形象的举例、言简意赅的语言为在场的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讲座结束后,董尚文教授、毛华兵副院长、邵彦涛副院长、龙静云教授、王世鹏教授与刘莉莎、张卫等教师代表进行“哲学专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就哲学专业学科建设、师资结构、人才培养、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推动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合照


(审核:王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