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同向同行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联盟”举办第二期课程思政建设集体备课会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2-09-23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许静)2022年9月22日上午,“同向同行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集体备课会(第二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集体备课会,邀请文学院副教授陈蓓、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荣、武昌区教育局体育卫生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杨玲、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教授方文波等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本科生院副院长谢耀辉、化学学院副院长原弘、文学院副院长王洪涌、法学院副院长肖登辉、马克思主义学院毕红梅教授等作为点评专家出席。另外还有《教师教育论坛》编辑部主任周文鼎、法学院杨婷老师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代表、思想政治教育方向2022级研究生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彦涛主持。

会议伊始,文学院陈蓓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宋荣教授、武昌区教育局体育卫生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杨玲、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方文波教授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陈蓓以《课程育人有道,思政润心无声》为题,从“思政指导思想”“课程基本情况”“思政理念融合”“课程思政实践”以及“教学心得分享”五个方面介绍教师口语的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她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做到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相融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并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

宋荣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普通逻辑学课程方面的经验。她从课程思政的素材、课堂活动、实践实训、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四个方面来阐释“五育并举、逻辑育人”的理念和目标。她指出,思政理念融合可以从宏观的“五育”和微观的逻辑学课堂两个方面进行,并强调课程思政要在课程主目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个知识点里同时体现才能达到育人的效果。

杨玲书记以“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小学红色文化艺术实践”为主题,以自身的教学工作经历为实例,分享了美育与思政相结合的经验,主要包括: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整合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自身表演强化思政育人效果,通过编创艺术作品探索思政育人方式,通过美育亲培班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她强调,美育是可以辅助思政教育的一种外在表达,思政教育可以提升美育的精神内涵,二者相辅相成。

方文波教授介绍了数学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运行模式、建设成果、正在进行的工作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该中心目前取得了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案例视频库、大学数学思政点库、数学家小传视频库、RDPF思政教育法、高等数学教学课件等成就, 并力图编写出一本会说话、动静结合、会讲故事、色彩丰富、融入了课程思政、适合个性化学习、可随时随地阅读、能提高美学素养的教材。

为了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联盟启动了“思政学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并在分享结束后进行了启动仪式。化学学院原弘副院长、法学院肖登辉副院长为担任课程思政教学助理的学生颁发了聘书。

在专家点评阶段,化学学院原弘副院长提出,课程思政的起点是主讲老师的态度、精神面貌,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做到育人的回归。课程思政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更要融入时代。在方法手段上,课程思政要从硬思政转到软思政,实现真正的融合。法学院肖登辉副院长认为四位老师所做的报告形象生动并且对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文学院王洪涌副院长指出,课程思政要做到“润物细无声”。马克思主义学院毕红梅教授指出,此次课程思政分享会层级高、有宽度、有长度,并鼓励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结合起来,增强课程思政的效果。

会议最后,本科生院副院长谢耀辉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四位老师的精彩分享,从不同角度给予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启发。他提出,要从教材、教学评价等角度全方面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每位老师要争当“大先生”,强调五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引领作用,扩大课程思政覆盖范围。本科生院会尽力支持各个中心和老师在课程思政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深,越走越好。

(审核:邵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