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打造“校友大课堂”,讲好“大思政课”,华中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弘扬教育家精神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3-10-25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余扬扬;摄影 陈文欣)弦歌不辍双甲子,书香育才百春秋。2023年10月1日,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4周年生日;10月2日,我们迎来了母校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日。在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华中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学术校庆举办“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系列学术活动: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发展暨纪念马克思逝世1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校友讲坛:姚焕主讲社会科学科研思维与方法论”;围绕师生校庆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庆祝建校120周年暨教育发展基金颁奖盛典”;围绕校友校庆举办“《我们的故事,从1983年开始》新书发布会暨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友恳谈会”“信阳市先定教育基金捐赠暨政治系1979级毕业40年校友返校座谈会”“1991级校友返校座谈会”“校友罗爱平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仪式”“吕文龙、张凤华校友捐赠教育发展基金仪式”等一系列活动。

学术的校庆,享受思想盛宴

百廿校庆,是学术的校庆。在欢庆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华诞之际,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和校友们在这个特殊而令人怀念的日子齐聚一堂,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9月30日至10月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系列学术活动: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发展暨纪念马克思逝世1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国外专家学者和我国的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贵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市委党校、湖北省委党校、云南省委党校、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美术学院、信阳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大学、湖北警官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学校专家学者,以及《江海学刊》、《湖南社会科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期刊社120余人与会。100多人投稿申请参会,24人大会主旨发言,近30人分组讨论发言。“西方视域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样的?”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歌德讲席教授波特伦·谢弗德(Bertram Schefferd)作围绕《西方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转形问题再探》主题作主旨发言,他从关于社会主义政党、德国历史学派、奥地利学派、熊彼特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后现代哲学、凯恩斯主义等多个角度切入,具体分析了西方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他指出转型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及资本积累、阶级斗争、价值形式等理论的重要性。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原副院长范文德通过视频形式围绕《革新开放后越南的社会主义理论成就》主题作主旨发言,认为越南的社会主义理论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一步探索和澄清,因为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正是发现新出现的问题,找到圆满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才会对越南社会主义模式的日益准确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向更加成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围绕《对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主题作主旨发言,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与“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规律”的区别,并从“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规律”“本土化与时代化交叉融合规律”“分化发展与聚变发展有机结合规律”“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规律”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规律。他表示,要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达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理想状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广西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赵君教授围绕《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四重逻辑》主题作主旨发言,他从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四重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参会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共同享受着这场思想的盛宴。10月1日下午,我们举办第二期“校友讲坛”,1985级校友姚焕主讲“社会科学科研思维与方法论”。正如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致辞所讲,与会专家学者分享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前沿观点,促进全球性交流合作,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

师生的校庆,点亮荣誉之光

百廿校庆,是师生的校庆。昔日师生续情谊,今朝奋斗肩并肩。一句熟悉亲切的“我是教逻辑学的刘老师”唤起了多少人的回忆,一幕幕的师生紧紧相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一次次眼含热泪,一场场歌舞献礼,师生同心共贺母校120周年华诞,薪火相传谱写新篇章。10月1日晚,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庆祝建校120周年暨教育发展基金颁奖盛典在学校新落成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届校友及在校师生600多人现场参加,网络直播3000多人收看。颁奖盛典以“感恩、传承、攀登、信仰”为主题,九大教育发展基金项目集中颁授,61名师生分享近70万元校友和社会人士捐赠奖励基金。爱是无言的,爱的表达却是有形的。围绕“感恩”主题,东平创新奖学金创立者李乐平校友讲到,感恩是一种最真实的情感,具有无限的时间延展性,他感恩母校的恩师同窗、感恩在母校的所学所思;青君教育人才发展基金捐资者刘文君老教授饱含热泪地讲述:“马院姓马,这就是马院,一个我永远不会遗忘的记忆。”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基金捐资者刘荣礼坚定地讲到,“自己终生只有一个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张文龙博士生发表获奖感言,以深情的话语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他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社会、感恩这个时代。围绕“传承”主题,香草绽放奖励基金捐资者刘粤平期望获奖者能传承华师之精神,向上生长、向下扎根,“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教育奖励基金创立者郭熙权校友鼓励师生传承前辈思想,传承华师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中青年骨干教师梅萍教授获奖感言到,“自己会将前辈坚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传承下去,立志学术、躬耕教坛”。围绕“攀登”主题,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基金捐资者翁先定校友表示被晚会氛围深深感染,深受感动,刷新了自己对母院母校的认识,对“马院人”的创新和攀登精神所激励;民本青年教师学术发展基金捐资者张凤华教授希望捐助的这份基金激励青年老师们不断攀登,为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不懈努力;爱心大使胡路校友以《江城子.华大颂》京剧演绎表达内心的祝福,“壬寅秋日谱华章,对沧浪启新航”;荣获“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层次人才”称号孟飞副教授感言到,“不论是个人的成长成才、学院的发展跃升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都需要不断奋进,努力攀登。”围绕“信仰”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建设发展基金捐资者罗爱平校友期望“马院人”能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血脉,深入灵魂;张耀灿作为老教授代表讲述,“每个人都应该有信仰,信仰是精神支柱,是灵魂”,“马院人”在从事传播真理的事业。正如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迪明致辞所讲,华师百廿历史是一部传承教育家精神的历史,是一部攀登学术高峰的历史,是一部信仰历久弥坚的历史。我们唯有向优秀校友学习、向受表彰教师学习,传承教育家精神,攀登学术高峰。

校友的校庆,传递世间真情

百廿校庆,是校友的校庆。桂子山一号楼,历经百廿载春秋,迎来一批批新鲜面孔,又送走一位位不舍离别的老友。在这个特别的节日,天涯海角的校友们万里奔赴桂子山,共同祝贺母校华师120周年华诞。“阔别多年,依旧对母校的每一处熟悉至极,这一处,那一角,都藏着深刻的回忆。”校友们重回母校,无不眼含热泪,如是表达。10月2日下午,《我们的故事,从1983年开始》新书发布会暨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友恳谈会举行。政教专业1983级校友用145篇文章、145段人生、145种讲述,忠实记录下投身教育强国事业的身影,也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一个缩影。“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一位位校友讲述自己与华师故事、与时代故事、与教育故事中,马院人传承接力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青春年华的相见总是让人记忆犹新,在“校园真情”讲述环节,83级校友、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高级教师卢新林、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郭爱君、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分行机构部原总经理徐小梅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考研经历以及校园爱情故事,时任辅导员李东升老师深情回忆了与83级学生之间的故事。教书育人是华师人永远不变的追求,在“教育情怀”讲述环节,83级校友、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蒋新苗、北京时代极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秀婷、湖北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陈冬新与时任副系主任李以章、时任党总支副书记李天保两位老师共同畅谈了他们的教育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华师学子特有的气质,在“社会担当”讲述环节,83级校友、湖北蔚蓝通用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谨、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办纪工委原副书记王兴、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副院长潘东升、珠海市卫生学校高级教师梁全以及时任分团委书记朱虹老师讲述了他们令人动容的社会担当故事。正如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致辞指出,华师的故事,从1903年开始,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华师在时代的风雨中兼程,在历史的嬗变中新生。她评价这本集体回忆录不仅是华师学子们成长的回忆,还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中国改革开放史的真实记录,也是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坚实注脚。她强调,华师未来的故事,从2023年开始,站在华师双甲子这一建设的新起点,希望同学们努力向优秀校友学习,从他们的人生经验中汲取力量,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最好成绩,记录新时代华师人投身教育强国的身影,用新时代华师人的奋斗,记录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美好瞬间。

百廿校庆,是学术的校庆,是校友的校庆,是师生的校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讲活“大思政课”需要我们善用社会“大资源”、汇聚社会“大合力”。“校友是一所大学弥足珍贵的财富”,华中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在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众多校友返校,或从学术研究上,或从教育情怀上,或从社会担当上,为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场、一幕幕精彩的“校友大课堂”,学子们学思悟行,薪火相传,代代相继。师生们在展演中共贺母校华诞,传承华师“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精神。

审核:孙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