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王海龙)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双融双促、共推共抓、联建联创”理念,以建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为抓手,围绕争创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思政课建设、新时代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等不懈努力,实现各项工作新突破,取得新进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
一、党建兴院,以一流党建引领学院一流事业发展
学院党委严格对标党中央和教育部要求,遵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紧扣目标任务,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团结进取,开拓创新。2024年,学院党委入选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推进学院创办的“党委引航讲坛”建设,已举办13期;继续实施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第一议题”制度;主办“立标杆 争先锋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首届论坛”,搭建与全国高校党建工作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创立一系列大型教育活动,创新开展党支部“五星级”评价制度,开展优秀党员评选表彰;开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探索党建项目引领,培育支部品牌特色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层级一重点、一支部一品牌、一小组一特色、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立体化党建格局;组织全院师生党支部和党员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院教工党员和思政课教师赴东北大学、沈阳重工业基地等地开展专题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强化理论武装,立足党建兴院,发挥政治引领“头雁”作用。6月4日,校党委书记夏立新、校党委副书记陈迪明等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干部任命会议并讲话,顺利实现学院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12月18日,中共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委员会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顺利完成学院党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我院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教育部思政司党建统战处处长林成涛出席“立标杆 争先锋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首届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副校长刘宏达参加我院主办的“立标杆 争先锋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首届论坛”并讲话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总书记的荆楚足迹”宣讲集体备课会举行
近五年来,学院在党建工作方面成绩斐然。学院入选学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学校“综合改革实验区”试点学院、学校首批和第二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校首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获批学校首批和第二批“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工作室”授牌,连续荣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荣获学校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获授“武汉市巾帼文明岗”;入选湖北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等。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引航讲坛”第13期举行
我院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会委员
二、教学建院,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重镇
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将教学作为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推进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通过线上观摩我校集体备课会,截至目前已举办78期集体备课会,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创新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湖北省牵头高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等基地中心建设,常态化开展“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学马列·读原著”和“歌声中的党史”活动型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作品入选“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等。积极承担并顺利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三级认证筹备工作。不断推进本科教学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建设“红游——恽代英在狱中”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桂子山文献馆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室等,构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铸魂明体达用”培养框架,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联合国内12所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第一课”;巧用第三学期培养“有道理又会讲道理”的思政“大先生”,打造“校友育人大课堂”品牌。新增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学院本科专业高考第一志愿率、就业率、考研率均位居全校前列,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平均报考热度高达131%,在绝大多数省份报考热度均不低于100%,在个别省份高达300-500%。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三项最重要的教学竞赛中取得了历史性好成绩,我院派出的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12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育大会隆重召开,校党委书记夏立新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一批优秀导师和研究生受表彰,构建起全链条、全周期研究生培养教育管理保障机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通过线上观摩我校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校党委书记夏立新、校长彭双阶等参加“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陈迪明参加“歌声中的党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沉浸式特色展演活动并讲话
推进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调研座谈会在我院举行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中师范大学组团高校同上一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一课”在我院举办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育大会召开
校党委书记夏立新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育大会并讲话、为桂苑名师颁奖
近五年来,学院获评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重点团队”2项、“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4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3项;获批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创新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湖北省牵头单位等基地平台。本科生思政课建设成果获评湖北省教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研究生思政课建设成果获评学校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国内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荣誉140余项,相关成果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网》《湖北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学生集体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国红旗团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全国、省级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我院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方秀参加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决赛并斩获思想政治教育组一等奖(第一名)
我院主办的2025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暨政治类专场双选会举行
三、学科立院,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平台
2024年,扎实推进学术科研上台阶。在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专项核验顺利通过验收的基础上,又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授权点自评估工作验收,并继续积极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办好学术会议,助力学科发展。继续抓好马克思主义讲坛、思政名家讲坛、华大韦卓民哲思讲坛、本科生求真论坛等学院学术讲坛,举办学术讲座活动60多场,召开第三届“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桂子山论坛”、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湖北省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本科生论坛、第七届“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术论坛、第三届革命根据地经济史学术研讨会等重大学术会议等。优化服务,助力学术科研水平上台阶。组织了一系列科研交流活动,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等专家做客“思政名家讲坛”。邀请中国社科院孙麾、浙江大学刘同舫、武汉大学骆郁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春玺、东北大学李福岩、湖北省委党校叶剑锋、宁夏大学李伟等教授作学术报告。2024年8月1日至8日,第二十五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我院龙静云教授、殷筱教授、王世鹏教授、吴秀莲副教授、李玲副教授、熊富标副教授、彭菊花副教授以及钟毓书老师等八位教师受邀出席并作大会发言和交流发言。龙静云教授、熊富标副教授受邀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参加主题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现代文明”第十届世界文化发展论坛,并大会主旨报告和交流发言。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精尖学科特区。在2024年第三方学科评估评价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上升至前7%,在全国211高校中进入前三甲。
庆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桂子山论坛举行
我院主办的第七届“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术论坛召开
华中师范大学2024年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马克思主义学院分论坛暨人才招聘会举行
2024年,学院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根据学校新一轮“争创一流学科”建设任务,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固优创特工程”入选学校重点支持项目,建立起学科方向带头人和学科方向负责人制,建立起KPI考核机制,实现有组织科研进入3.0版。2024年启动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丛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理论创新研究文丛”“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书系”、《张耀灿文集》等编撰出版工作。
学院在高质量学术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申报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学院教师共发表142篇科研论文,本年度成功获批了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1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青年项目2项、思政课教师专项2项。另外,还获批7项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3项博士后基金项目。全年获批纵向项目19项、横向项目8项。赵凌云教授专著《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荣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高新民教授研究成果《人工智能及其创造力:心灵-认知哲学的视角》成功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我院龙静云、高新民、李良明、何家伟、吕惠东、周兴会、刘培东等教师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论文共计7篇。
赵凌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开题会举行,校长彭双阶、副校长刘三女牙参加并讲话
四、人才强院,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采取引、育、转并举,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专任教师87人,其中教授28人(二级教授5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30人(含校外兼职4人),硕士生导师83人(含校内兼职7人)。2024年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7人次;入选教育部教指委3人次;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思政杰青”、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提名人物6人次。获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标兵、教学能手、教学比赛获奖近10人。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入选省名师工作室1人,楚天名师1人等。
我院张耀灿教授获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教奖金一等奖50万元
我院万美容教授、王忠文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京举行,我院丁茜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我院周莉莉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科)组特等奖、陈吉胜获“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博士)组特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青年教师学术成长专家指导会举行
五、思想领航,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师生干部群众中去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入社会基层,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2024年,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开创性组建由退役军人大学生组成的“强军有我”宣讲团。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习社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桂子山上说思政”理论宣讲团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我院原创沉浸式话剧《你好,恽代英》荣获湖北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优秀文艺节目一等奖。新增武汉市委宣传部委托建设的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继续推进武汉市委宣传部委托建设黄陂区姚家集街道“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湖北省委宣传部委托建设的应城市“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等建设工作,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农村文艺惠民汇演等活动。
学院党委书记孙永祥率领“百马行动”小分队5名专家走进应城市“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活动
我院师生走进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农村文艺惠民汇演活动
我院研习社、“桂子山上说思政”理论宣讲团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
2024年全年,学院先后集中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等党的创新理论成果20多场报告会,创设“党委引航讲坛”并举行13期专题报告。形成领导带头、全员参与、追踪热点、紧扣实际的学习模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习社持续发挥理论宣传轻骑兵的作用,加入全国高校青年宣讲联盟,完成校内外理论宣讲500余场,不断加强思想传播和引领作用,并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学院领导赴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
我院主办的高校思政类重点育人号建设研讨会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查道林赴我院调研指导
过去的一年,我们收获满满。我们肩并肩、手拉手,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挑战,收获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显著的成绩。学院工会组织通过系列活动促进着凝聚人心、民主管理、文明单位建设等发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我们“马院人”第一责任。新的一年,我们全院师生必将再接再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落实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学院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坚持推进各方面工作再上台阶,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师生,继续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流学科、一流本科建设!
风雨同舟,感恩有你:我院第三届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在武汉东湖帆船公园举行
我院举办“同心铸辉煌 携手启新程”2025年新春团拜会
我院教师参加学校2024年秋季运动会获教工团体第六名
(审核:孙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