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赵子玉;摄影 潘依依)为适应教育数字化变革新形势,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由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求真”辅导员成长发展工作室、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二期辅导员读书会于4月1日在文科科研楼409会议室召开。本次读书会延续第一期“拥抱AI时代,守护教育温度”的主题,以《AI职场应用66问》、高校辅导员DeepSeek使用现状分析及学生工作场景需求为核心,开展辅导研讨。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思政处处长李刁,党委学生工作部副处长吴建成,《AI职场应用66问》作者向安玲,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沈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邵莉莉,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程秀莉,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苏春艳及全校11名专兼职辅导员出席本次读书会,读书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邵莉莉主持。
读书会伊始,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思政处处长李刁致辞。他首先对沈威出席本次读书会为辅导员队伍“传经送宝”表示衷心感谢,期待沈威的分享能为与会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带来新理念、新灵感。李刁指出,举办系列读书会旨在帮助大家从纷繁复杂的学生工作中抽离出来,拓宽视野,获得新的工作启发,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他强调,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思考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推动思政工作的创新。最后,他期望本次读书会能为在场人员带来一些灵感与触动,助力大家在未来的辅导员工作中实现创新。
本次读书会特别邀请到《AI职场应用66问》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向安玲,借助高仿真数字分身实现跨时空互动。向安玲在发言中提出“打败你的不是AI,而是会使用AI的人”。她表示,随着DeepSeek、Chat GPT 等AI工具的规模性发展,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如何凸显人的价值和生存能力就成了关键问题。为此,向安玲梳理了AI在职场中的应用场景,经过对100多个AI工具的测试后,在《AI职场应用66问》一书中总结了多个实操技巧,她希望可以通过手把手教学,帮助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真正能用上AI、用好AI,发挥AI的最大效能。最后,向安玲邀请大家在书中探索打造个人数字分身的方法,并期待以后能有机会与大家进行线下交流和讨论。
在主讲嘉宾分享环节,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沈威围绕“智启未来:DeepSeek的数字解析与互动”开展主题分享。分享内容涵盖时代背景剖析、讲座前测问卷结果展示、DeepSeek定位及使用方法等八个板块。在智能体构建环节,沈威通过分步骤演示,带领与会老师使用电脑现场操作,解决老师们在日常管理、学生工作和科研教学中遇到的实践性问题,并结合工具软件将复杂的技术直观展现,帮助大家深入理解技术知识。在互动交流阶段,与会老师们踊跃提问,沈教授围绕工作实践,将AI技术在文献爬梳、PPT制作、思维导图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展示,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互动热烈,老师们收获满满。
会议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邵莉莉分享了参加此次读书会的心得感悟。邵莉莉首先向与会领导专家、专兼职辅导员表达了诚挚感谢。她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借助人工智能赋能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是全体辅导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次读书会形式新颖活泼,现场互动热烈,相信各位老师都收获颇丰。后续学院将对读书会持续推进升级,紧密围绕辅导员工作实际与现实需求,让读书会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切实助力辅导员队伍的质量提升。
(审核: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