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会饮篇》话剧表演:“爱”的多元诠释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5-04-08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 (通讯员 刘佳芳;摄影 任玉佳)4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开设的《西方哲学史》课上,一场以柏拉图所著《会饮篇》为主题的话剧表演精彩呈现。龙静云教授、王世鹏教授、张智老师等参与此次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彦涛线上观摩此次活动。同学们身着古希腊风格服饰,生动再现了宴会上关于“爱”的探讨,展现了哲学经典与艺术表演的结合。

《会饮篇》是柏拉图早期的一篇对话式作品,它描述了在一次宴会上,一群雅典男性对爱的本质的讨论。作品以演讲和对话的形式写成,既有讽刺式的,也有认真的谈话。

话剧从裴卓的发言开场,他将爱神视为古老而伟大的力量,认为爱能带来幸福与品德,甚至让人不惜牺牲生命。包萨尼亚则提出爱分“天上”与“地下”两种,前者高尚,追求灵魂共鸣;后者世俗,仅为肉体之欢。鄂吕克西马柯从医学、音乐、自然现象等角度阐述爱神的作用,认为爱是万物和谐的源泉。阿里斯多潘用神话故事揭示爱的本质,认为人类因被神分割成两半,终生都在寻找另一半以恢复完整。阿伽通以华丽辞藻赞美爱神的秀美与智慧,认为爱神是技艺之源,教会神与人理解真爱。苏格拉底则通过问答法引导阿伽通深入思考爱的本质,揭示了爱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最后,阿尔基弼亚德醉酒闯入,表达了对苏格拉底复杂的情感,展现了世俗之爱与灵魂之爱的冲突与融合。

整场话剧表演生动地再现了《会饮篇》中关于爱的多元探讨,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了柏拉图笔下爱的哲学。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西方哲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艺术表达能力。

邵彦涛副院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提到,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角色扮演法,是通过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以提升教学实效的创新方法。本节课的角色扮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探讨教学问题;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展教与学的维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任务完成中培养学生分析、鉴别的能力,进而吸收知识、完善自我。

(审核:王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