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自私的吗?——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课程辩论赛(专题二)进行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5-03-24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伍宇晴 侯筱麒)“人性是自私的吗?”——这是一个关乎人类本质的永恒之问。

为了通过思想交锋激发对人性本质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3月20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伦理学”课程在8号楼8416教室举办“伦理学”课程辩论赛(专题二),辩论赛由“伦理学”课程教师吴秀莲老师评审,2024级伦理学2课堂伍宇晴同学主持,2024级伦理学2课堂学生参与,以“人性是自私的吗”为辩题进行辩论。辩论赛上,辩手们激辩不休、妙语连珠,现场剑拔弩张,思维的碰撞激烈。

阶段一:小组代表发言

随着主持人话音落下,各小组发言代表逐一登场,或激昂慷慨、或冷静缜密,层层展开攻防脉络。

教室里瞬间充满此起彼伏的掌声和喝彩声。有的同学发言时神采飞扬,手势有力;有的则沉着冷静,条理分明。

台下同学时而凝神静听,时而快速记录要点,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正反双方小组代表你来我往,辩论氛围逐渐升温。

阶段二:个人辩论

进入自由辩论环节,现场气氛更加活跃。在此阶段,各位同学突破小组立场,自由选择正反方角度进行辩论。辩手们目光如炬,言辞如利刃相击,攻防间寸步不让;台下屏息凝神,空气几近凝结,思想的火光在交锋中迸溅。

同学们纷纷举手示意,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同学站起身来侃侃而谈,说到激动处甚至手舞足蹈;有的则引经据典,展现出扎实的知识储备。辩论过程中,时而出现妙语连珠的精彩时刻,引得全场会心一笑,时而又有观点碰撞的火花,让在场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授课教师吴秀莲老师适时介入,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将讨论推向更高层次。

辩论争议聚焦三点,即自私定义(自保自利或是损人利己)、命题性质(综合命题或是反例证伪)及利他动机(精神回报或是道德纯粹)。辩论虽未定论,但同学们通过理性激辩,深化了对人性本质与社会建构的认知,为伦理学探讨提供了多元视角。

阶段三:教师结辩

最后,授课教师吴秀莲老师对本场辩论赛进行了总结点评,吴老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发言的深度,并从三方面作出点评:其一,概念界定决定论辩方向;其二,命题性质区分攻防策略;其三,警惕逻辑误区。

此外,吴老师建议同学们未来备赛需强化定义精准性、案例深度及逻辑严密性,强调辩论本质是“通过思辨逼近真理”的学术实践,鼓励选手在观点碰撞中深化对人性的多维认知。

以辩启智,以论弘道。同学们在思想的碰撞与言语的交锋中,深化伦理认知、锤炼理性精神,更在激荡的思辨中收获成长喜悦。以智慧火花映照现实议题,以人文情怀对话时代命题,引领青年在深耕精研与观点激荡中追寻真知、滋养心灵、厚植担当。

(审核:邵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