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见习进行时:我院学生参加“教科研论文评审标准与发表向度”教育见习活动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5-04-27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易泽元;摄影 王梓桐)为帮助同学们从“写作思维”向“发表思维”进阶,助力学生夯实科研基础、强化学术规范意识,为未来教育实践与学术探索蓄力赋能,4月23日,我院组织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及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走进教育见习课堂,参加“教科研论文评审标准与发表向度”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副总编辑、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委会主任康维铎以线上会议方式主讲。本次活动由我院“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王忠文教授策划组织,我院本科生辅导员赵芸逸主持线下会场。

康维铎以“教科研论文评审标准与发表向度”为主题,围绕“教科研论文评审标准”“教科研论文发表指向”进行分享。在评审的“理论标准”方面,康维铎结合自身评审稿件的相关经历,详细阐释了价值性、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等六个方面论文评审标准。在“实践标准”方面,他就论文形态、学科味道、学用价值、思想含量四个部分作出详细分析,着重强调要在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面下功夫,深刻体现学科本质、学科思维,同时兼具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性。在“操作标准”方面,他就论文题目、作者、摘要等各重要部分作详细说明并提供有益建议,帮助参会学生明确各部分要点以更好进行教科研论文写作。

在“教科研论文发表指向”相关内容分享中,康维铎向同学们分享了“立意要高,有高度”“观点材料要新,有亮度”“理论性要强,有深度”等六个方面的宝贵经验。

最后,康维铎就教科研论文写作提出三点建议。其一,在“提炼标尺”方面,论文写作要回应中央关心、社会关注、师生关切、业界重视,同时要创新理论、服务决策;其二,在“撰写要旨”方面,论文应在选题立意、观点结论、开篇框架等方面仔细斟酌、突出论文创新性、引领性等相关属性;其三,在“学问之道”方面,作者要有知难而上的决心、审视大局的注心等,深耕教学一线、明确师生诉求,真正创作出一篇优质的教科研论文。参会学生热情高涨、收获颇丰。


学生感悟

这次教育研习经历让我收获颇丰!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撰写好文章的几大要点。每个要点,老师都配以生动通俗的例子,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精髓。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我们在快乐中学习了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论文。这次研习不仅增强了我写论文的信心,也让我明确了写作方向和方法。真心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王媛媛


参加学院组织的“教科研论文评审标准与发表向度”教育见习活动,深感醍醐灌顶。康维铎老师系统拆解论文评审的核心指标,让我跳出写作误区。我明白了学术性非术语堆砌,而是问题意识与学科范式的精准对接;选题需立足思政教育实践,兼具本土关怀与国际视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及未来的思政课教师,我深知学术写作不仅是技术修炼,更是传播真理、服务社会的使命践行。未来,我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在规范中求突破,于实践中觅真知,让自己的教科研论文既有理论筋骨,又显时代温度。

——杜思佳


今天下午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康维铎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清晰直观的例子,为我们讲解了教学教研和论文写作中的痛点和难点。尤其是老师指出的,“深入深出是深学问,浅入浅出是没学问,浅入深出是假学问,深入浅出才是真学问”,让平时写文章追求华丽辞藻堆砌的我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在教学教研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既要以深耕细作的姿态探寻理论思想的深邃内核,也要以春风化雨的智慧,将晦涩的学术语言转化为大众易于理解的生动表达。

——夏察


通过康老师的分享,我对于教学教研论文的写作和投稿形成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知。首先,科研论文选题既要关注本学科的热点内容、尚未解决的难题,也要结合个人兴趣,进行长期研究,同时选题要有创新之处。其次教科研论文的写作要关注题目、观点、论述之间的内在逻辑性,题目要精准凝练地展示观点,围绕观点搜集资料进行论证,文章浑然一体。最后,教科研论文对标投稿期刊,关注期刊本年度的重点选题,内容符合期刊风格和要求。

——刘丽鑫


康老师的讲授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印象最深的就是明确了写文章立意要有高度,要真正服务于国家事业的发展,特别关注教育强国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要写真正有用的东西,要抓住读者痛点问题,写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学科发展真正有益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康老师对论文题目的评价与修改也让我受益匪浅,明确了论文的创新类型及改进方向,明确了写文章要有知难而上的决心、审视大局的注心、坐冷板凳的恒心、精敲精磨的耐心。

——马典


今天有幸参与了科研论文评审标准与发表向度的线上会议,能够从论文评审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文章。这对我们的论文写作与修改有很大的帮助,解决了我在论文名称、格式、选题等方面的诸多迷思。老师帮我修改的题目:“有效课堂提问,实现深度教学——以高中思政课为例”,让我得以窥见自己的距离。老师对我论文的点评,让我看到了自己写作的意义,同时暴露了很多问题。也为我指明了改进的方向。此次的线上会议让我受益匪浅,十分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的帮助与学习的机会。接下来我会结合老师的建议和讲解进行下一步的改进。

——陈鑫

(审核:王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