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老师主讲“青少年道德认同及其意义”——学术沙龙第七期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19-12-17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记者 张雅玲 谢宏芝;摄影 谢宏芝)2019年12月16日上午9,由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和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中国化研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学术沙龙第七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平凡主讲“青少年道德认同及其意义”,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戴圣鹏主持,我校部分学生到场聆听,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平凡老师基于近几年道德滑坡的社会现象,如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校园霸凌、网络暴力等,阐述了“青少年道德问题”的重要性。随后,平凡老师介绍了学术界关于道德认同这一概念的界定主要立足于个体视角和自我人格视角,将道德认同定义为是道德与自我的联结,是将道德加入到自我认同结构的过程。紧接着,平凡老师就阿奎那的道德认同两因素模型”为例,探讨了关于道德认同结构问题。阿奎那将道德认同模型的两个维度界定为内化(隐私经验)和象征化(公共表达)。从内化方面来看,道德认同是道德的认知表征。从象征化方面来看,道德认同可以通过现实的行动反映其道德特质化程度。在道德认同的作用机制这一问题上,平凡老师介绍了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道德认同与道德行为、不道德行为、道德补偿行为存在相关性。最后,平凡老师从“道德认同与精神信仰的关系”和“道德认同与网络亲社会行为”两个研究出发,探讨了道德认同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们就当下社会道德的认同的问题踊跃提问,平凡老师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加深了同学们对“道德认同”这一概念的心理学解读,引发了同学们关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思考。整场讲座内容充实,深入浅出,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审核:丁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