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绪论专题“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集体备课会成功举办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0-08-31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王丹竹)为进一步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0年8月30日下午2点30分,“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华中师范大学“基础”课绪论专题集体备课研讨会在腾讯会议上成功举行,并采用了会议直播同步跟进。来自同济大学、集美大学、苏州大学、云南大学、江汉大学、大理大学、喀什大学等全国百余所单位的1500名教师及我校“基础”课教研团队的全体教师共同针对“基础”课绪论专题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其中云南大学、大理大学、喀什大学组织教师集中观看。本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薛副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永祥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研讨会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学分享阶段:来自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玉珏副教授和来自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芳教授对绪论专题做教学分享;第二阶段为自由发言阶段:来自江汉大学的龚萱老师等多名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考进行了分享;第三和第四阶段分别为专家指导和专家答疑,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陈大文做指导答疑;第五阶段为颁奖和闭幕仪式。

在教学分享阶段,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玉珏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做了题为《思以成人——关于“开学第一课”的设计与思考》的教学分享,王玉珏副教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导入环节设问:关于“基础”课,你的期许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设问导入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紧接着,王玉珏副教授强调不仅要了解学生,而且要了解时代,把握时代定位,讲好大时代与学生个人的关系,进而培养适应时代所需的完整的人。针对如何培养完整的人,她指出:时代新人是完整的人,要培养完整的人,就需要在“基础”课教学中矫正单一学科带来的知识盲点,坚持备课以理论为基础、时刻以问题为导向,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芳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思考,做了题为《新时代 新要求 新课程——“基础”课绪论专题教学设计》的教学分享,她从个人、民族、国家的“灵魂三问”导入,向学生重点讲解新时代“新”在哪里,并详细阐述新时代与“我”的关系是什么,进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在讲述新要求方面,李芳教授强调教师通过教学要让大学新学有理想、有本领、有担作为第一门思政课的第一堂课,李芳教授强调,教学的第三部分要为学生解决为什么学习思政课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基础”课、学习的内容、方法及要求等,并向与会教师们分享了如何使用课堂学习手册、如何让学生自主管理等教学方法,为广大教师上好“基础”课提供了参考与指导。

在自由发言阶段,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龚萱老师做了题为《把握“新”字内涵,突出做人重点——“基础”课“绪论”教学思路》的发言,强调让学生明确“做人”,围绕“做人”来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玉霞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提出:要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可以采用串联思考法,不断增强知识的系统性,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其他多位老师也积极发言,畅谈感想。

在专家指导和答疑阶段,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陈大文结合教师教学分享和自由发言,对进行教学分享的两位老师做了细致点评,他用“清”“亲”两个词概括了王玉珏老师的分享,王老师娓娓道来,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够吸引学生,并对王玉珏老师采用“青春梦”和“中国梦”相连接的教学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针对李芳老师的教学分享,陈大文教授指出:李芳老师的教学分享激情十足且立意高远,教学目标清晰,前后内容衔接得当,理论性突出,十分值得借鉴与学习。紧接着,陈大文教授谈了自己的思考,他指出:专题教学要突出重难点,要有教学大纲并保证教学大纲的一级、二级标题和教育部一致,要坚持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相结合,可以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维度讲授课程。与此同时,陈大文教授就参会教师提出的高频次的四个疑难问题进行了解答,为广大参会教师上好“基础”课绪论专题提供了有极具操作性的建议。

最后,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传与社会服务部部长徐秉国副教授宣读“基础”课绪论专题获奖名单,并做总结发言。他用“广”“高”“新”三个词概括本次集体备课会,指出:本次集体备课会参与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理论高度突出,在创新方面也有很好的突破,十分感谢参会嘉宾和老师,期待与各位老师们的再次相约。

 

(审核: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