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五章集体备课会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3-06-17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迅(通讯员 张哲)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帮助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6月12日上午,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华中师范大学)、“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政课教学创新联盟秘书处、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马克思主义学院1101报告厅及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客户端、“腾讯会议”客户端举办“同课异构·协同共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五章集体备课会。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一博副教授现场指导备课,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教授出席会议,来自20余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部)教师代表参加会议,此次集体备课会由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家伟教授主持。

备课会分为备课指导和线下研讨两个环节。会上,刘一博副教授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四个关键词——以第五章的教学设计为例”这一主题进行备课指导。他以“思政课”“中国”“近现代”“纲要”四个关键词为切入点,提出要讲明白“三个了解”和“四个选择”,即了解党史、国史、国情;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中国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必然性,要树立大历史观的视野,运用唯物史观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

刘一博副教授分享了第五章的教学设计。他安排了探寻革命新道路、“自由的光明新天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和民族复兴大视野中的长征四个课时,就对应教材节、目,核心思路,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讲解。他提出,在进行整门课程的教学专题设计时,要对教学专题有所取舍和精炼,重点围绕“四个选择”的关键问题,运用“大历史观”的视野谋篇布局。

此外,刘一博副教授和与会成员分享了自身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经验,认为新时代讲好思政课的目标导向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教材导向什么”的价值维度、“学生需要什么”的对象维度、“运用什么手段”的路径维度,做到有的放矢。他提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三思”和“三讲”,即思危、思退、思变,讲深、讲透、讲活。

在线下研讨环节,与会教师结合刘一博副教授的备课指导内容和自身教学实际,就“如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如何将影视作品和课程教学相结合”“线上线下课程如何有效结合”“如何设计教学专题和讲解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纲要”课第五章教学方面的困惑。刘一博副教授一一进行解答。备课会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

据悉,来自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武汉商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武昌工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武汉晴川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代表在华中师范大学线下会场参会。兰州大学、海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江汉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忻州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成都文理学院、武昌工学院、广东白云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广东省电子商务高级技工学校、临海市杜桥中学、黑龙江省农垦哈尔滨管理局高级中学、哈尔滨市星光中学等学校将将本次活动纳入本单位教研活动。本次备课会满意度达100%,其中非常满意94.29%。武昌工学院的余老师感慨地说:“刘老师的交流直面教学中的问题,情真意切,既有理论的深度,也有历史的厚度,更有共情的温度。无论是对“纲要课”内容的参悟,还是对于教法的深究,刘老师都独树一帜,深受启发,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审核: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