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叙桂子情·同筑华师梦: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教师代表与华师贵州校友会开展座谈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21-07-21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 通讯员:彭钰美 摄影:彭钰美)继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友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后,7月17日,共叙桂子情·同筑华师梦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教师代表与华师贵州校友会座谈会”在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尧舜教育集团产业园举行。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永祥、院长万美容、院长毛华兵以及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叶泽雄教授、胡田庚教授、陈华洲教授、李敬煊教授、屠静芬教授、毕红梅教授、熊彩云教授、姜红老师、丁琳老师出席。贵州省湖北商会会长贵阳金石产业园区董事长何文先,华中师范大学贵州校友会副会长、贵州尧舜教育集团董事长肖开刚,贵州尧舜教育集团运营总裁杨剑洲贵州尧舜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莫欢,华中师范大学贵州校友会原副会长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传兵教授等校友代表共20余人参加座谈。座谈华中师范大学贵州校友会副会长、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玉高教授主持。

座谈伊始,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永祥致辞。他表示,前几日在桂子山召开了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友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全委会,确定将于今年10月3日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友会,今天一行专程来拜会、看望在贵州的校友,并通过今天参加座谈会的校友代表向所有在贵州的校友问好,邀请全体校友回母校母院看一看,参加校友会成立大会。同时,代表学院向服务于校友工作的贵州校友们表达感谢,指出学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赵凌云书记、郝芳华校长多次强调,“校友校董永远是学校的一份子、校友校董的发展永远是学校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永远是校友校董的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十分重视校友工作,作为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学院、作为培养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有重大成就校友的学院,在推进学校120周年“双甲子”校庆筹备之际,正推进筹备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友会的成立,得到广大校友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希望通过看望校友,以此征求大家关于成立母院校友会的意见,充分发挥校友作用,实现共商共谋共发展。

贵州省湖北商会总会会长贵州金石产业园董事长何文先先生讲到,他作为湖北人,来到贵州工作已有23年,对家乡湖北华中师范大学一行的到来感到十分亲切,对远道而来参加座谈的我院领导、教师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结合任职贵州省湖北商会总会会长一职以来的工作谈感想和体会,认为推进校友会成立 工作,发挥各地校友会骨干作用,大家有责任有义务为母校母院的发展贡献力量,希望贵州校友会能够为学校、学院的发展助一臂之力,成为校友与母校、院友与母院间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相互帮助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资源。同时,表达了对湖北、对华中师范大学的人才到贵州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对参加座谈会的校友们表示了慰问和感谢,对学校贵州校友会积极支持母院校友会筹建工作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近年来学院发展情况,重点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学院前期在推进筹建校友会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强调学校以及学院将为推进校友、院友工作提供各方保障,将为着力构建联系紧密的学校与校友、学院与院友双线共同体作出努力。

华中师范大学贵州校友会副会长、贵州尧舜教育集团董事长肖开刚先生回顾了大学生活情况,并企业发展现状、贵州基础教育现状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强调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尤其强调对母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肯定及人才引进的需求,希望母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希望更多的校友到贵州来创业和发展,有更多校友到尧舜教育集团来一起创事业,表达了贵州校友会与母院相辅相成的契合点。

华中师范大学贵州校友会原副会长、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传兵教授表达了对母院老师的感恩,回忆了在母校学习的难忘经历,介绍了现工作单位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并对学校贵州校友会前期工作作了简要介绍,对母院校友会成立工作给予了积极回应,表示愿为学院友工作凝聚共识、群策群力、贡献力量。

拳拳学子心,浓浓母校情。华中师范大学贵州校友会副会长、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现驻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花江村第一书记刘玉高表达了对母院老师们的感恩之情,表达了对桂子山的深深的情谊,深情回顾了在桂子山的求学经历,对学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的的感谢。并表示,将用实际行动全力支持母院校友会的成立,号召在贵州的校友们积极向贵州校友会报到、向母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到,组团参加将于10月3日在桂子山举办的成立大会。

本次座谈会交流愉快,华中师范大学贵州校友会将与各省其他校友会为母院校友会成立大会录制祝福视频、提供人力物力帮助,共同为母院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据悉,华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将于2021年10月3日在华中师范大学电影场举行,届时拟将以“一幕剧”的方式呈现,以校友为主角和中心,打造成为“大思政”课堂,充分展示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责任担当。


(审核:孙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