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高智俊;摄影 苏婧伊)4月26日,洪山“大学之城”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展演暨华中师范大学第三届中华文化交流节在佑铭体育场开幕。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的回族展位以“辣到跺脚、舞到心动、礼到尖叫”为关键词,通过美食体验、传统舞蹈、趣味互动等多元形式,生动展现回族饮食文化与民俗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众多师生驻足参与,共赴一场跨越民族的文化盛宴。
活动前夕,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精心筹备,将展位打造成回族文化的“微缩驿站”。富有民族特色的“回回帽”、手工刺绣与精美摆件陈列有序,金黄酥脆的馓子、香气四溢的辣糊糊等美食静待品尝,传统“踏脚”游戏的道具整齐摆放,为这场回族文化盛宴埋下令人期待的伏笔。
活动伊始,展位左侧的文化陈列区化为“流动的博物馆”,精美民族摆件、手工刺绣、特色服饰一一陈列,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回族厚重的历史与精巧的工艺。工作人员现场讲解器物背后的故事:从象征吉祥的几何纹饰到刺绣中蕴含的生活智慧,让参观者在驻足时触摸到民族文化传承的温度。
展位右侧的美食区成为人气焦点。辣糊糊辣而不燥,呼应回族“以辛香祛湿寒”的养生智慧,那红亮的色泽与浓郁的香料气息引得同学们纷纷驻足;椒麻鸡麻香沁骨,每一口都令人回味无穷,更展现了回族饮食文化的特色。金黄的馓子酥脆可口,与甜而不腻的糕点、温润的八宝茶相映成趣,茶香混着麦香,仿佛让人置身于西北大漠的驼铃声中。两相结合,从辣味的酣畅到茶香的清甜,令食客一口穿越千里。
传统回族体育项目“踏脚”在展位焕发新活力,同学们在脚踝处绑上彩色气球,在划定区域内展开 “踩气球大作战”。气球破裂的“砰砰”声此起彼伏,欢笑声与加油声相互交织,这一活动既保留了传统体育的对抗趣味,又融入了现代游戏的欢乐元素。参与者们在奔跑与闪避中感受“踏脚”运动的灵动,更在协作与竞争中踩出了民族团结的美好寓意。
回族同学身着传统服饰亮相舞台,带来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轻盈的旋转、舒展的手势,衣袂翻飞间勾勒出大漠的辽阔与绿洲的灵秀,刚劲与柔美交织的舞姿,更生动演绎出回族文化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师生们纷纷驻足欣赏,在乐曲与舞蹈交织间,沉浸式感受民族韵律的魅力。
“回族传统节日‘开斋节’的别称是什么?”“‘踏脚’运动起源于哪个地区?”趣味知识问答环节吸引了众多师生的踊跃参与,答对者可获得精美卡片、印章等惊喜小礼品。在轻松氛围中,民族文化知识化作纽带,拉近了不同民族师生间的距离。
此次回族展位的精彩呈现,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也为民族文化交流搭建了鲜活平台。当丝路风味邂逅青春活力,当传统习俗碰撞现代创意,一场跨越地域与时空的文化对话由此展开——正如展位宣传语所言:“吃最野的辣,跳最飒的舞”,在味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中,各民族师生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携手迈向更紧密的团结与融合,他们灿烂的笑脸,正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注脚。
(审核:王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