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未来之城:华中师范大学研习社走进雄安新区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时间:2019-04-01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 白天伟 陈华飞)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两年再赴雄安考察调研。1月17日,总书记在南开大学勉励青年学子:“要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

2019年1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习社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指导下,积极响应总书记“把小我融入大我”的号召,奔赴雄安新区开展以“融入大我·与祖国同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研习社成员白天伟、陈华飞参与了此次实践。

研习社白天伟、陈华飞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合影

1月22日至1月26日,白天伟、陈华飞先后走访了雄安新区安新县、雄县县委组织部咨询共建事宜,并在组织部介绍下前往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村民自治模范村雄县雄州镇黄湾村,保定市文明村安新县安州镇白庄村,学习基层党建经验,商讨支部共建与实践基地建设事宜并达成共建意愿;前往石家庄二中雄安校区(河北安新中学)了解高校应届毕业生实习情况,并初步达成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意愿;此外,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雄安新区的路线,他们还参观了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央企一条街、千年秀林驿站和白洋淀文化长廊等总书记亲自考察谋划新区规划建设的地方,体验未来之城的发展与变化。

“‘千年大计’,就是要从‘千年秀林’开始!”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秀林驿站考察时所说的,总书记于2019年1月16日在雄安调研时肯定了雄安新区建城先种树的创新探索。腊月的冀中平原虽寒风凛冽,“秀林驿站”处,前来参观的各地游客仍是络绎不绝。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示范区,雄安加大力度展开白洋淀综合治理,用千年秀林为新区披上“绿色的外衣”,一个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之城正在朝我们走来。

在习总书记2017年初视察雄安新区时走过的白洋淀文化长廊合影

雄安新区先进村,尽显基层党建的生命力。

走进黄湾村黄湾社区的村支部,队员们就被这个“小小”的村支部震撼到了,他们感叹:“看到这里就看了基层自治制度的希望与未来”。这个村子,荣誉陈列室里挂着满满的一墙荣誉,全国示范性农村青年中心、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文明村……村民服务中心每天都有村干部、党员值班;当被问及村里是从什么时候起被评先进的问题时,村里的副支书田世民说道:“我们村过去是比较脏乱的村,90年代起村里的民兵连在村集体的事情上冲在前边,村子渐渐地也越来越好了,现在的村干部、党员都是在一二十年前就在村里帮忙做事,现在的村干部也都是以90%以上的选票选出来的,群众很认可,一代接着一代干。”

与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雄县黄湾村党支部书记合影

与保定市文明村安新县白庄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合影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见证“新模式、新技术、新速度”。

腊月的市民服务中心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天津的小伙正来此处寻求创业机会,北京的科技企业老板也来此寻找商机,雄安本地市民们更是利用年假的时间看看家乡的变化。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作为雄安第一标,采用装配式建筑新模式,历时112天即完成建设,这是雄安速度的有力体现。在市民服务中心内,阿里巴巴、腾讯等多家高科技企业入驻;京东无人超市、百度阿波罗无人车等都成为市民中心的热门“景点”。市民服务中心已然成为了外界了解雄安的窗口,寄托着雄安市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研习中把握时代脉搏,在践行中融入国家大事。在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双一流”和重点马院建设之际,研习社将抓住宝贵机遇,有序做好后续工作对接,融小我于大我,在雄安新区开展一系列共建服务活动。


(审核:白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