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3日,第四届“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桂子山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各地近八十所高校的220多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学者和师生,以及《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思想战线》《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九家学术期刊主编、编辑齐聚一堂,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方法论创新等重要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宏达,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总编辑、《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社长谢成宇,《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夏欢出席论坛并致辞,马克思主义学院万美容教授作论坛学术总结。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宏达代表学校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欢迎与感谢。在致辞中,他回顾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红色革命基因、红色传统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强调华中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他指出,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呼吁参会专家学者、青年师生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基础理论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湖北长江教育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社长谢成宇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全体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感谢。他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进一步夯实学术体系理论根基、凸显基础理论研究时代价值及深化跨学科研究融合等建议,鼓励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蓬勃发展。
《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夏欢代表编辑部对莅临论坛的领导、专家及全体与会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主办单位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她指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共同推动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并分享了《思想教育研究》期刊近年来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期待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借此论坛深入交流,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华中师范大学万美容教授主持专家主旨报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探讨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与路径,详细说明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意义,强调当前阶段仍需加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工作,并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特别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贯彻大思政理念”“加强学术研讨和争鸣”“加强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要求。
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深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表述问题,指出学科现有表述未能完全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在治党治国方面的功能和意义,建议将基本矛盾理解为“人们的现实思想状况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指出通过这一视角能更好地理解、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群体进步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围绕《辩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功能》这一主题进行深入阐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单向度的作用,还可以采用相辅相成的辩证表述方式如“统一思想与解放思想相统一”、“社会动员与人生安顿相统一”等观点,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价值。
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在其报告中强调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独特性和必要性,指出在构建过程中既要立足于具体实践经验,又要上升到规律层面进行高度概括,同时要借鉴其他学科理论资源,特别是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并特别分享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本次论坛设置了四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分别围绕“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数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协同提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协同发展”四个主题开展分论坛交流,参会青年学者收获颇丰、思考良多。
此次论坛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湖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中师范大学组团高校参与协办。
原文链接:湖北青年:华中师大举办第四届“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桂子山论坛